:::
波希米雅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
- 題名
- 波希米雅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
- 出版資訊
第六屆「KEEP WALKING 夢想資助計畫」
臺北市立圖書館 啟明分館
用「心」看電影 - 為視障朋友重塑電影
波希米雅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
講授人:黃英雄 老師
放映日期:2020 / 10 / 31 上午 9:00
片長:138 分鐘
美國 / 2017年 / 保護級
導演:戴克斯特.佛萊契(Dexter Fletcher)
主演:雷米.馬利克(Rami Malek)
露西.波頓(Lucy Boynton)
禮讚:榮獲91屆奧斯卡最佳音效剪輯、混音、最佳剪輯、最佳男主角
◎ 劇情簡介
佛萊迪.墨裘瑞早年隨父母從巴基斯坦移民英國,平常在倫敦希斯洛機場擔任行李服務員,也在倫敦的一所大學修讀藝術,夜晚則喜歡到夜店聽樂團演奏。
這晚他欣賞完「微笑」樂團演奏後,想過去跟他們聊聊,在走廊上遇見了瑪莉.奧斯丁,在她指引下,找到微笑樂團的吉他手布萊恩.梅以及鼓手羅傑.泰勒。雖然佛萊迪對他們讚揚有加,但他們的主唱提姆.史塔菲剛剛宣佈退出,佛萊迪毛遂自薦,當場展露歌唱天賦,於是開始佛萊迪的樂團生涯。
佛萊迪對瑪莉念念不忘,遂到她工作的服飾店BiBa找她,兩人開始交往以致最後同居。
樂團再加入了貝斯手約翰.迪肯,於是正式成立「皇后」搖滾樂團,開始在各地酒吧與學校演出,為了讓樂團可以走得更遠,他們考慮錄製專輯,但經費不夠,只好把麵包車賣掉。在錄音時,百代唱片的代表,被他們特殊的風格打動,於是與樂團簽了約。
樂團因唱片而成名,再度跟經紀人約翰.里德簽約,隨即跟EMI唱片簽訂合同,而約翰.里德的助手保羅.普蘭特,也變成皇后樂團的總務管理,樂團在唱紅了killer Queen之後,佛萊迪遂與瑪莉訂婚,但也在此時,佛萊迪也開始懷疑自己的性取向。
一九七五年,皇后樂團錄製了他們的第四張專輯「歌劇之夜」,但百代唱片的執行長雷.福斯特,拒絕把長達六分鐘的「波西米亞狂想曲」作為專輯的主打單曲,於是樂團與百代唱片解約。而「波西米亞狂想曲」透過電台主持人肯尼.艾佛瑞特在廣播節目中首播,成為紅極一時的金曲。樂團也隨之在世界各地巡迴演唱,而佛萊迪也與經紀人助理保羅.普蘭特發生同性之戀,雖然佛萊迪向瑪莉坦承是雙性戀,但瑪莉與佛萊迪決定分手。
而在一次豪華派對中,佛萊迪又愛上了服務員吉姆.赫頓。吉姆告訴佛萊迪,若他學會自己愛自己時,他便會回來找他。佛萊迪自己與哥倫比亞簽訂了一份四百萬美元的個人合約,樂團便面臨解散。而當懷有身孕的瑪莉告之溫布利球場要舉行「拯救生命慈善演唱會」時,佛萊迪才發現保羅刻意隱瞞,憤怒的佛萊迪遂與保羅斷絕關係。
佛萊迪返回倫敦,懇求樂團的成員以及新任經紀人吉姆.畢奇的原諒,而得以參加慈善演唱會的壓軸。而此時佛萊迪也坦承自己得了愛滋病。在演唱會前,佛萊迪與赫頓和瑪莉重逢,也與家人聯繫上,臨別前他向父親表示,他永遠謹記拜火教的格言:「善意、善言、善行」。
演唱會中,樂團表演了多首金唱片的歌曲,如「波西米亞狂想曲」、「收音機呱呱」、「錘擊墜落」、「我們是冠軍」,獲得空前成功,也使得演唱會募款踴躍。而佛萊迪.墨裘瑞於一九九一年十月廿四日逝世,享年45歲。
◎ 劇情分析
西元一九六0年代到八0年代,是美國搖滾樂大放異彩的時刻,這段時期,年青人從保守主義走出,開始擁抱自由主義,他們極度的放任,將身心投注在音樂、毒品的放縱中,尤其當時的性氾濫,也導致愛滋病大舉侵襲,讓人有應接不暇之感,甚至有世界末日的惶恐。
最早由英國到美國發展的「披頭四」,成為年輕人崇拜模仿的對象,這徹底解構了原本的普世價值觀。之所以有這樣的突變與新思維,當然是受到外在環境與國際局勢發展的影響。其中幾樣較為引人注目與研究的是越戰問題,因此延伸了一系列的反戰示威。第二是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被暗殺,以及金恩博士因黑人平權運動,也導致被暗殺。而甘迺迪的弟弟羅伯.甘迺迪,亦以參議員之姿遭到槍殺。
這一連串的衝擊,全反映在歌詞上,透過搖滾樂的吶喊,呼喊出年輕人何去何從的苦悶。在尋找不到出路的同時,只有暫時寄望在音樂與毒品中,從而以雜交的方式,宣洩他們心中的不安與惶恐。
在眾多樂團中,皇后樂團是在七0年代才成軍,但因為主唱佛萊迪相當獨特的嗓音,很快讓皇后樂團在世界的樂壇上,佔有一席之地。本片是許多音樂傳記戲劇電影中,相當成功的作品。以該樂團專輯唱片的一首主打歌「波西米亞狂想曲」為片名,是相當成功的策略。
這首六分多鐘的音樂,因為太長而被唱片公司回絕,於是樂團在解約後,從電台播放,這不僅引燃更多的好奇者,也為皇后樂團開闢新路徑,尤其後面的創作,混入了歌劇、舞台各種元素,使得搖滾樂顯得更加多元,也開創了更寬廣的表演空間。
主唱佛萊迪是巴基斯坦裔的英國人,家中二老都是非常虔誠的拜火教徒,但自從他加入樂團之後,與家中幾乎是斷絕關係的,一直到最後,參加了倫敦溫布利球場「拯救生命演唱會」的募款演出,算是為皇后樂團或佛萊迪個人尋求到生命的救贖。
佛萊迪的性取向,在當時一直是記者最熱衷追索的,他原本愛上瑪莉,兩人甚至訂了婚,但慢慢地佛萊迪坦承他的性取向,瑪莉確定她所愛的人是同性戀時便毅然決然離開他。
在台灣,同性戀的議題已經被社會普遍接納,但在當時愛滋病並沒有雞尾酒療法,大都是不治之症,故不被社會所接納。要知道,美國也是到一九九0年時,社會主流價值觀才開始有了改變,從「費城」這部電影可看出端倪,但卻又必須再經過十三年,李安拍了「斷背山」,才能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的肯定。
在美國,其實是一個相當保守的國家,他們以宗教立國,比起台灣而言,對同性戀的議題是更加保守的。「波」片也因此必須尋求近乎「和解」的方式,讓佛萊迪在生命末期,有讓大眾能接受的共識。
事實上,佛萊迪可能太過放縱自己,因此曾經與他有過一段情的吉姆.赫頓才會告訴他,「等他懂得怎麼愛自己時,他自然會回來找他。」這就說明了佛萊迪像陷入一個深坑而無法自拔,他忽略了不管同性或異性之戀,任何人都必須要尊重對方,愛護對方的,一個不懂得愛護自己的人,怎麼懂得愛護別人?
與佛萊迪相處最久的,應該是經紀人助理保羅.普蘭特,但保羅也是一名相當自私的人,他刻意隱瞞募款音樂會的事實,佛萊迪憤怒與他分手後,保羅也不甘示弱地報復,不斷地向記者公開佛萊迪的性騷擾行為,這使得佛萊迪身陷困境,因為只要有記者會,記者的提問一定與性騷擾有關,這讓佛萊迪陷入另一種困境,更何況也在此時,他發現自己得了愛滋病。
「波」片的導演,一直不願意被界定在「音樂傳記」的領域,他提出聲明,謂「波」片是一部電影。演員也一再改變,最終才由雷米.馬利克飾演佛萊迪,女主角露西.波頓也是經過多次徵選才定案。因此本片的製作過程,幾乎進行了三年。最後的演唱會,完全以3D技術完成,在這之前,也動員了一百多人重建當年的場地。
「皇后樂團」在世界搖滾樂團中,已經有其不可磨滅的地位,他們得過多張的金唱片,其成績是傲視群雄的,只可惜佛萊迪與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簽了自己個人合約,這意味著他背叛了樂團,以個人操守而言,他的道德是值得批判的。雖然後來他向樂團道歉,也向眾人伸出良善之手,使得皇后樂團得以在音樂會中壓軸,而成為皇后樂團最亮麗的演出。
更多精彩的導讀分析請上網搜尋「黃英雄電影部落」
撰稿:黃英雄 老師
序號 | 檔案下載 | 線上聆聽 | 下載狀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