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臺北市立圖書館─視障電子圖書館

:::

八月(The Summer Is Gone)

八月(The Summer Is Gone)(目前無書封)
題名
八月(The Summer Is Gone)
出版資訊

臺北市立圖書館 啟明分館
用「心」看電影
八月(The Summer Is Gone)

講授人:黃英雄 老師
放映日期:2019 / 2 / 16 下午 2:00

片長:106 分鐘

中國 / 2017年 / 普遍級

導演:張大磊
主演:孔維一
   張晨

禮讚:榮獲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
   53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



◎ 劇情簡介
  故事發生在一九九0年之後,中國已經開始開放政策的內蒙古一座小城。過去的國家企業在經歷市場的經濟改革下,所有的公營員工面臨了必須下崗的命運。
  在以十二歲的張小雷為中心,透過他的目光來看待這個家族的每個成員,姥姥患了重病,一直住在醫院中,張晨是小雷的爸爸,他也面臨了即將失業的命運,因此所有生活重擔一直落在妻子身上,小雷的母親是小學老師,她一直希望小雷能夠上重點中學,因為這將來才會有出息,但張晨相當不以為然。
  小雷非常崇拜李小龍,身上永遠帶著雙節棍,甚至因為分數不夠而無法上三中,竟然用雙節棍打了劉老師,所幸小雷的母親向劉老師道歉,劉老師也礙於彼此是同事的關係而原諒了小雷。
  在這個小鎮中當然也有以大欺小並恐嚇取財之事,小雷雖然不服氣,但卻也無可奈何。家族中有一名三兒,他的父親提早下崗,但不幸在外發生意外,家屬中有人將其父的遺物送回,並附上主管寫給三兒的信,謂其父發生意外,大家都很難過,但希望三兒收拾哀傷的心情,趕緊去遞補其父遺留的空缺。
  鎮內的電影院,其實小雷與爸爸都能進去看免費的電影,但在改革之後,因牽扯盈虧問題,因此都必須要買票才能入內,一張票的票價幾乎是月薪的十分之一,於是張晨與小雷第一次無法進入電影院觀賞電影。
  另外經營歌廳的,也被一位有經營眼光的羅姓商人買走了,於是大家在一場喝酒的聚會後,大家都到歌廳享受一次免費的歌廳秀以及交際舞。
  雖然面臨國營企業即將解體,但也正經八百的舉行廠內的運動大會,但也只是拔河比賽而已,甚至在勝負未分之際,因廠方的大車發不動,所有的人都放下比賽,幫忙推車去了。
  張晨似乎也敵不過社會的變遷,不得不離開家鄉,到外蒙古參予外景隊的拍攝,張晨的妻子與小雷在家看爸爸寄回來的錄影帶,也呈現了張晨必須面對現實,以及未來多變的社會趨勢。

◎ 劇情分析
  這部影片是二00七年張大磊回家鄉後,慢慢地為故鄉的過去展開了構思,二0一七年參加台灣的金馬獎,抱走了最佳劇情片以及最佳新人獎。
  一九九0年是中共開始實施開放政策的開始,所謂開放,這意味著以前老死不相往來的台灣民眾,也可以申請台胞證到中國去探親;而中國當地的民眾也開始面對一種新的生活型態,這部影片便是基於這種氛圍下拍攝的。坦白說這種沒有具象的重大事件的故事,其實是很難拍的,但整體的氛圍壓力,卻在影片中時刻存在,讓人感受到在遭受改變之後,無所適從的窘境,而這一切其實很難被發現的,於是導演藉用一位十二歲即將升國中的小雷的目光,來當主觀鏡頭,由此而凸顯在這個混亂而似乎又有某種秩序的時代,人類是如何在不應變中而作的另類應變。
  原來的生活是共產制度下的「大鍋飯」,大家各安其位,都有個工作,但薪水並不高,卻能夠維持一家溫飽,母親是小學老師,但婆婆生病住院,家中的一切擔子全落在她身上。
 小雷的爸爸是片場工作人員,也不算演員,有時還得擔任場務,扛扛佈景,但現在麻煩的是這個片場也要收攤了,爸爸只好託好友,看看能不能找個還在運作的片場,答案是沒問題,但可能要到外蒙古拍片。
  這意味著,家中的每個人,都面臨極大的變動,這也表示,整個家庭即將四分五裂。
  奶奶住院,看來要痊癒的機會是微乎其微,這也是一種分離,但這種分離是無奈卻又既定的,而小雷也要升重點學校,但不知分數夠不夠,母親非常擔心,因為不上重點學校,將來的成就是有問題。
  小雷非常崇拜李小龍,頸上隨時掛著雙節棍,這表示李小龍的影片很早就在中國放映過,小小年紀當然會將李小龍當作偶像,很可惜當老師宣佈他的成績分數不夠時,這表示小雷無法再上三中,小雷竟然以雙節棍攻擊劉老師,所幸媽媽與劉老師是同事,因此講講關係就將問題解決。看來不起眼的事件,卻也呈現了傳統的惡習,不只在中國,其實在全世界都很難跳脫這些人性。
  在激烈的變革中,總有眼尖的人會開第一槍,以小歌廳為例,那原本是眾人休憩之所,但很快有人就將之買下,預備將來做生意,但這種瞬間從無產階級進入到資本主義的生活狀態,並不是大家一時都能會過神來,而這些能感受到社會即將產生的大脈動,就是天生的生意人。而後知後覺的人,也就是抱著以廠為家,願意終生為黨為國家奉獻的人,其實很快就被社會淘汰的。張晨就是其中之一。
  全片以黑白影片呈現,直到張晨到外蒙古拍電影,穿著厚大衣,扛著道具佈景,這一段代表未來的情境,導演還是給自己的祖國給了一個肯定。
  有趣的是,在張晨尚未外出工作前,他帶小孩去看電影,過去可能票價便宜,甚至彼此都認識,因此看電影是不用錢的。但電影院變成私有後,放映的影片是美國片,而票價一張十元人民幣,依當時公務員的薪水大約是一百多元人民幣,那看一場電影就去掉了薪水的十分之一。這也難怪張晨父子只能默默地去逛街了。
  另一個類似休閒的場所,但明天起就要私有化了,於是親屬們在晚上聚餐後,全部到這個類似歌廳的場所跳舞唱歌,因為明日之後,這兒就不再是過去的康樂廳了。就像一場要揮別過去的舞會一樣,每個人看似歡悅,但其實卻顯現了更多的哀傷。
  為什麼一個時代會變成另一個時代,因為大環境的關係,好像有著一股力量,逼使著大眾往一個地方匯集,要瞬間忘掉那些過往的口號與思想,應該是一項極大的掙扎吧?
  在台灣也有類似的改變,從殺朱拔毛到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一而再再而三的改變,其實是當權者政策的改變,所有的人卻都沒有變,好在台灣一開始實施的是個體戶,因此政策的改變並未造成民心的動盪。只是我們若也是像小雷一樣,用童稚而天真的目光來看待這些政策的改變,未免也會有啼笑皆非之感。
  從一九九0年開始,中國開放了幾十年,其實這又是另一種改變,很多人有錢了,他們的奢華勝過任何一個國家,而國力的強大,也使得中國不斷地向外擴充,一帶一路是一個註定會失敗的政策,就算英、法等國以前不斷地向外殖民,但最終還是要還原舊有的姿態。
  就算成吉思汗的國力橫跨歐亞兩地,但最後兵敗如山倒。奧圖曼帝國雄霸七百多年,最終瓦解之後成為如今的土耳其。
  一個國家的政策改變,若全是為人民而出發,這是一樁好事,因為國家有責任帶給人民安定富足的生活,這是一種責任。但如果是為了個人野心,那必遭苦果。
  「八月」既已得金馬獎最佳影片,自有其過人的實力,雖然也有些微詞,但那絕對影響不了這部影片的價值,「八月」的片名其實也蘊含一些哲理,在「熱」的氛圍下,其實還是有許多道理可說的。

更多精彩的導讀分析請上網搜尋「黃英雄電影部落」


撰稿:黃英雄 老師

序號 檔案下載 線上聆聽 下載狀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