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臺北市立圖書館─視障電子圖書館

:::

羅生門

羅生門(目前無書封)
題名
羅生門
出版資訊
講授人:黃英雄老師
放映日期:2009/1/10

日本 / 1950 年出品

片長:88 分鐘

導演:黑澤明原著:芥川龍之介
演員:三船敏郎
得獎:1950 年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威尼斯影展義大利人影評獎、
美國國家評論獎
1951 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 劇情簡介
渡邊勘治是市政府的公務員,在市民課當課長已經快卅年了,每天作的事總是千篇一律,不但令人厭煩也倍覺無趣。但為了生活卻又不得不上班,於是渡邊慢慢變得愈來愈消極,不苟言笑的舉止使他贏得「木乃伊」的綽號而不自知。  
流浪漢為了避雨,急急躲到一座廢棄的大城門「羅生門」,在那兒已有一名和尚及樵夫,從他們口中得知他們剛被衙門叫去問案,有關一名武士被殺的命案。  
樵夫作證說他去砍材,卻在半路看見女人斗笠以及壓扁的武士帽,最後發現武士被人殺死在林內。而和尚作證他確實路過林內時正巧遇見武士以及坐在馬上的女人。  
捕快抓到通緝的盜賊多襄丸,認為是多襄丸從馬背上跌下來,所以抓到他不費吹灰之力。但多襄丸極力否認,他說是因為半路口渴喝了有毒的水,所以疼痛難當才被抓到的。  
多襄丸承認他殺了武士,那是他在林中午睡時正好醒來看見武士及馬背上的女人,他打算不殺武士而得到女人,遂騙武士說有寶藏要賣他,誘他入林中,趁機制伏他,然後又帶女人至被綁的武士面前強暴她,女人被辱要求只跟一人,多襄丸遂解開武士的繩子,兩人公平決鬥,武士被長劍所殺,但女人早已逃之夭夭。  
隨後到案的女人則有另外的說詞,她說多襄丸在丈夫面前強暴她後離去,但她用短刀解開丈夫的繩子後,發現丈夫那種憤怒悲哀的眼神令她幾乎窒息,她將短刀交給丈夫後就暈倒了,醒來後就發現丈夫被殺,胸口插的是那把短刀。  
衙門利用女巫起乩,武士的靈魂也訴說了一段說詞,他說多襄丸強暴女人後要求女人與他遠走高飛,但女人突然要求多襄丸殺了武士,這使得多襄丸憤怒不已,反而將女人推倒在地,問武士是放了她還是殺了她?女人見狀急急逃走,多襄丸卻沒有追上,回來後替武士鬆綁後逕自離去,武士羞憤舉短刀自殺,但隱約間覺得有人靠近,並抽走他的短刀。  
樵夫終於忍不住說了真相,他說武士不是被短刀殺死,他看見多襄丸強暴女人後跪著求她當他的妻子,女人拿短刀割斷丈夫繩索,武士反而要女人自盡,並說他不願為受辱的女人賠上性命,這使得女人憤怒不已,用話激起兩個男人再一次決鬥,多襄丸最後以長劍殺死武士,但女人卻趁機逃走。  
此時羅生門有人放了一名棄嬰,流浪漢搶走了嬰兒衣物,樵夫責備他,但流浪漢反而責備樵夫說謊,因為短刀一定是他偷走的。和尚對樵夫也失望,但樵夫最終要求收養嬰兒,這使得和尚改變了對人性失望的態度。

◎ 賞析
「羅生門」與「竹中藪」是兩篇芥川龍之介的小說,黑澤明取羅生門之名,竹中藪之實,兩者合而為一而成就了這一部傲視影壇的作品。  
「羅」片以劇中角色各自的獨白進而網織了人性的懸疑與剖析。一件命案最終應該只有一件事實,但由於個人在陳述的過程,幾乎都以自己有利的角度來詮釋,因此產生一些失真而令人困惑之處,進而使得整個事件就令人如墜五里霧中了。  
這部影片最引人入勝之處是因為每個人都說了謊。問題是人為什麼要說謊?其實在能量充足而能駕馭一切時,人大可光明正大地將一切攤在陽光下。但如果是因為事情已超越了自己能力範圍之外,為了保護自己,不得不舖設迷霧而曲解原意,如此則可使自己受的撞擊減到最低,而這種美化自己的行為正是人類最大的特質-說謊。  
武士之死雖然歷經當事人以及證人的說詞,但卻有許多異同之處。其中的關鍵在於武士究竟被何種兵器所殺?然而這之間似乎也有理不清的頭緒,黑澤明引用了原著小說「羅生門」中的僕人轉嫁到樵夫的身上,在破敗的羅生門下以及傾盆大雨中,彰顯了背景的破敗與荒涼,這一點是有其用意與象徵的。不管是戰亂、飢荒、最後受害者不止是這個世界的生靈,人類也是最大的受害者。然而加害者不也正是人類嗎?  
人性的複雜往往超乎自身的理解之外,在矛盾慌亂中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傷害別人以求自保,而這種現象又以傷害自己身邊的人最為直接與透徹。「羅」劇雖然將人物壓縮到五名左右,卻也塑造了「和尚」這位代表道德的存在。縱然在道德的層面之外,人類往往有著「生存」這個議題必須解決,而這兩者之間似乎又牽扯著許多密不可分的複雜關係。這一點原著「羅生門」這篇小說就有著太多的主旨敘述,套用到電影中倒也豐富了影片的力量。黑澤明在影片結束後,讓樵夫的走出謊言迷霧,而雨勢也適時停了,在烏雲逐漸散去的同時,我們感受到人性又重燃了光輝。小孩子的新生命也是強烈的意象語言,在殘破的背景(人性)中,一道令人溫馨的出口逐漸拓染成康莊大道,雖然略顯做作,但卻是不可或缺的呈現。  
事實上黑澤明以本片奪得一九五一年威尼斯影展金獅獎以及美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甚至拿下美國影評人協會評審團最佳導演獎,使得黑澤明成為國際大導演。但這一切應該歸功於原作者芥川龍之介。
芥川生於一八九二年,但在一九二七年就去世了。他畢業於日本東京帝國大學英文系。年輕時就嚐試寫小說,他的「鼻子」小說獲得夏目? 石極力推荐與讚賞,而最引人注目的一些作品中都是在體弱多病下完成的。事實上芥川的經濟環境也不好,在精神與物質都極端艱困下,不免陷入令人不安的狀態中,最後因精神恍惚與渾沌不明的狀態下服安眠葯結束了一生。  
芥川如此年輕就結束生命,但對人性挖掘的透徹卻令人訝異,或許處在悲痛的環境中較能在炙針刺痛中感受到底層的真相,而這份厚重的力量,給予黑澤明相當大的助力。尤其芥川的作品充斥著日本大正時期的溫厚與犀利,至今讀來依然動人心弦。  
「羅」劇的演員均屬稱職,三船敏郎的表現略嫌誇張,其他演員似乎也有這種現象。但這是五○年代的風格呈現,與現今表演體系自然有所差異。有趣的是大盜多襄丸的劍是一把中國古劍,雖然說這是從古墓中挖掘出來的,但多襄丸決鬥時卻是不離手的。而武士的武器自然是傳統的武士刀,兩者相較之下很快就可清楚黑澤明的用意。多襄丸被界定在「大盜」的角色,基本上是不配用日本武士之刀的,黑澤明刻意的「偏見」固然是為了區別角色的差異背景,但也適時地在時機成熟之際給予兩者嚴厲的批判。  
由樵夫說出的那一段過程雖然也有著樵夫的苦衷而夾帶著些謊言,但基本上最可信度最高的,尤其武士與多襄丸的決鬥實在令人啼笑皆非。毫無章法的你劈我砍夾雜了怕死懦弱的恐慌,瞬間「武士」與「大盜」的真相全部攤在眼前,在除去「階級封號」後,人剩下的只有赤裸的渺小。中國劍與武士刀不因輸贏而分勝負,在恐懼不安的神情中我們嗅到了殘喘的獸性氣息。  
正如片頭樵夫與和尚的對話中,對這種人性的複雜糾葛形容比戰爭、盜賊還可怕。不錯!心魔自是人類最大的敵人,強人可以打敗敵人,但卻無法降伏自己,幾乎每一篇的故事都無法脫離這種魔咒。事實上,不管任何的藝術表現,創作者積極探索的東西,都是源自內在心靈的悸動與不安,在妄念紛飛的霎那尋求永恆的註腳。在千瘡百孔的挫折中再度撥弄新的火種星光,在時機成熟的時刻,再度燃起生命的火花。芥川龍之介的創作觀如是;黑澤明的電影表現也不例外;而在我們心中潛藏蠕動的感動何時也會有新的一次展現呢?
其它更多精彩的導讀分析請上網搜尋「黃英雄部落格」





序號 檔案下載 線上聆聽 下載狀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