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臺北市立圖書館─視障電子圖書館

:::

帝國毀滅 關鍵十三分鐘(Elser)

帝國毀滅 關鍵十三分鐘(Elser)(目前無書封)
題名
帝國毀滅 關鍵十三分鐘(Elser)
出版資訊

臺北市立圖書館 啟明分館
用「心」看電影
帝國毀滅 關鍵十三分鐘(Elser)

講授人:黃英雄 老師
放映日期:2021 / 12 / 4 下午 2:00

片長:114 分鐘

德國 / 2015年 / 普遍級

導演:奧利弗.西斯貝格(Oliver Hirschbiegel)
主演:布卡.克萊斯納(Burghart Klausner)
 克里斯欽.佛里德(Christian Friedel)

禮讚:橫掃德國電影獎7項大獎提名
 榮獲德國導演獎最佳影片獎
 勇奪巴伐利亞電影獎最佳製作大獎

◎ 劇情分析
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八日,已經崛起的德國納粹黨,在希特勒領導下,逐漸取得掌控德國的優勢。遂在慕尼黑的「貝格勃勞凱勒酒館」舉辦慶祝大會,但因機場起霧無法昇降,希特勒提早十三分鐘離開,雖然引發爆炸死了四人,但卻讓希特勒逃過一劫。
在邊界上抓到一名有共產黨胸章的人喬治‧艾爾塞。在經過拷問後,偵察長奈比認為並無什麼組織參予,但蓋世太保穆勒以及其上司,均以不能對希特勒交代而不作罷。於是他們抓來喬治的未婚妻愛莎,喬治為了不拖愛莎下水,遂開始有問必答。
愛莎原本已經嫁給埃里希,而喬治在酒館內演奏手風琴,埃里希對愛莎極端粗魯,而愛莎卻與喬治一見鍾情,兩人感情發展甚速,有一天埃里希打了愛莎後去喝酒,喬治去探視她,兩人遂發生了關係。甚至最後生下了小喬治,只可惜小喬治沒來得及長大便夭折了。
喬治的家被查封,不得不租用埃里希家的地下室,雖然方便二人偷情,但卻也被埃里希發現而引爆衝突。
喬治有一群共產黨的友人,但紛紛被捕入獄,並分配到鋼鐵廠工作,喬治也在鋼鐵廠,順便照料友人。因為他始終不相信暴力,但隨著納粹逐漸地排擠猶太人,並用電影極力鼓吹納粹,這也逐漸使得喬治的觀點有了改變,他認為納粹在攻擊西班牙並併吞奧地利之後,波蘭將也會被波及,況且法國、英國已開始對德國宣戰,為了要阻止這一場浩劫,唯一的方法便是謀殺希特勒。於是他狠心地離開愛莎,一人單獨到慕尼黑,展開了謀殺的計畫。
他將素材蒐集完成後,潛入會場安裝定時炸彈,只可惜十三分之差,使得希特勒逃過一劫,也使自己身陷牢籠。但就算喬治道出實情,蓋世太保亦不相信,最後畫圖取信於奈比及眾人,遂被關入特殊監獄內。
一九四五年,奈比反而也加入謀刺希特勒的活動,只可惜失敗被捕,並處予吊刑。喬治知道這訊息,感嘆自己似乎也死期將至,果然不久就被槍斃了。而其死後幾天,這個特殊監獄就被盟軍攻克佔領了,戰後喬治的事蹟才被解密,並列為反納粹的英雄。

◎ 劇情分析
一九二三年十一月八日,慕尼黑的一間小酒館,一群年青人在一陣討論後,突然有一人站上桌子開槍,宣稱德國的新時代來臨,這引燃了群起效尤,甚至引發了暴動,後來動盪平息,而這名年青人正是阿道夫.希特勒,而這個事件稱為「慕尼黑啤酒館暴動」。
納粹德國其正式國號為德意志國,也稱第三帝國,期間是一九三三年至一九四五年,國內幾乎所有事務均為納粹所控制,並且實施軍國主義。納粹主義是反自由和民主主義,簡單地說,納粹主義是法西斯主義的另一種形式。
一九三三年一月卅日,當時的威瑪共和國總統保羅.馮.興登堡任命希特勒為德國總理,納粹黨為鞏固自己的權利,立刻宣佈其他政黨全部非法,並開始清除反對勢力,一九三四年興登堡去世,希特勒遂將總理與總統位置合併成為一名獨裁者。一九三四年八月十九日經公民投票,正式定位希特勒為德國「元首」頭銜。
希特勒為應付大蕭條,於是沒收猶太人的財產,以及赤色份子及神職人員的財產,大規模的軍事支出及混合經濟穩定了大規模的失業潮,尤其興建高速公路及其他公共工程,逐漸讓經濟恢復穩定的局面,這也是納粹政權開始受到人們歡迎的原因。
種族主義是希特勒的一大敗筆,甚至搞起「種族生物學」這才逐漸引起人們反感。一九三八年納粹開始入侵捷克斯洛伐克,而後又進攻波蘭,於是開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這部電影的背景是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八日,當時德國納粹已經開始在歐洲引起動盪不安,於是喬治.艾爾塞便利用定時炸彈安放在「貝格勃勞凱勒酒館」內,希特勒準備演講的所在,但因為機場起霧,希特勒提早十三分鐘離開,故爆炸時雖有人死亡,但希特勒卻毫髮無傷。
喬治原本計劃從邊界逃往瑞士,但卻在邊界處被德軍捕獲,因為他的膝蓋受傷–這是跪著安放炸藥的證據,加上他的手提箱有許多可疑之處,於是由軍官奈比負責審問,同時也有一名蓋世太保穆勒在旁監視。
喬治本來與愛莎可以組成一個甜蜜的家庭,共享天倫之樂,但他寧可冒這個大險,最終讓自己陷入無盡的苦難之中,這當然是因為他認清了納粹的本質,所謂「擒賊先擒王」,只有希特勒死亡,或許才能改變整個大環境。他的想法是對是錯?最終還是很難評估,但希特勒的內心反而是多疑而不安的。
明明只有喬治一人所為,但希特勒一口咬定,必有一個背後的組織,因為他的掌權來自近乎政變的方式而奪取,其樹敵之眾是很難想像的。因此當奈比第一次偵查完畢之後,穆勒表示元首一定要追究出背後的主謀。
這顯示了希特勒內心的惶恐與不安,在納粹掌權之後,德國是靠剝削別人而獲得資源,如果想要更多的資源,當然就必須向外擴充,如果談判不順利,那就以武力佔領,他的企圖是很多明眼人相當清楚的,因此消滅希特勒便成了許多地下組織的共同目標。
希特勒豈有不了解這樣的道理,他對喬治的逼刑,就更顯出希特勒的惶恐與不安,因此喬治的案子就一直被延續下來。甚至到戰爭末期,奈比也加入了另一波反希特勒的行動,雖然行動最終失敗,位居高官的奈比也被判吊刑,這是何等的諷刺?
納粹敗亡之後,喬治卻未獲得拯救,因為在幾天之前,喬治就已被處死了,這不免令人扼腕,然事實就是如此,喬治在戰後經過考證,才被追封為抗拒納粹的英雄人物,而愛莎最終也移居瑞士,並在之後有兩段婚姻,雖然她的最愛始終是喬治。
為何會發生世界大戰?只因希特勒是個擅長演講的人,他激動的手勢很快就可以蠱惑人群,德國便在他的領導之下企圖統治歐洲與非洲。
希特勒採用遠交近攻的策略,共產黨雖是納粹所排斥的,但他卻先與史達林簽訂互不侵犯條約,但在最終還是掩不住真面目,開始進攻蘇聯。
讓德國陷入困境的,除俄國之外,另一個就是英國。納粹對付英國因隔著海峽而無法大舉進攻,只能每天用飛機去轟炸,但這也無形中消耗了納粹的資源,所以說隔著一個海峽,若要採取登陸攻陷,那是相當困難之事。軍事專家表示,欲隔海登陸,攻擊者必須以將近二十倍的兵力才有勝算,這也是為什麼納粹始終不敢強行登陸英倫三島的原因。
德國在戰爭後期,開始研究飛彈的概念,只可惜在當時只是初步的構思,如果飛彈先行研究出來,也許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局會完全不一樣。
蘇聯的「冷」也使德軍陷入苦戰,最終不得不撤退,而此時德國已露敗相,在諾曼第登陸成功後,一舉切斷納粹的供輸,並且很快就攻到柏林。
喬治應該算是有先見之明的人,他的前置作業如果成功,也許會使得戰爭局勢改觀,只可惜他因之而賠上了自己的生命,

更多精彩的導讀分析請上網搜尋「黃英雄電影部落」


撰稿:黃英雄 老師

序號 檔案下載 線上聆聽 下載狀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