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臺北市立圖書館─視障電子圖書館

:::

門(The Doors)

門(The Doors)(目前無書封)
題名
門(The Doors)
出版資訊
第六屆「KEEP WALKING 夢想資助計畫」
用「心」看電影 - 為視障朋友重塑電影
門(The Doors)

講評人:黃英雄 老師
放映日期:2010/11/20

片長:140分鐘

美國 / 1991年 / 限制級

導演:奧利佛.史東(Oliver Stone)
演員:方基.墨(Val Kilmer)
   梅格.萊恩(Meg Ryan)

◎ 劇情簡介
一九四九年小小年紀的吉姆坐父母的車子經過新墨西哥州,正巧遇見了一樁車禍,好幾名印地安人當場死亡,吉姆從後車窗望著這場意外,從此這個可怕的景象便一直深印在他腦海中
吉姆在海灘對著友人唸出一首詩,於是與約翰、雷曼幾名友人組成了「門」搖滾樂團。同時吉姆也直闖在海灘遇見的潘蜜拉臥室,直接向她傾訴真情,於是原本有男友的潘蜜拉接納了吉姆。
由於經紀人的安排,樂團很快地在「威士忌」酒吧一唱而紅,但吉姆將自己置身於迷幻藥與酒品中,也常脫序演出。終於酒吧老闆再也無法忍受,不僅解約也將樂團趕出,但一名唱片製作人傑克賀滋曼獨具慧眼,立刻邀他們灌唱片,並且預言吉姆的天分會讓樂團很快紅遍天。
一九六七年在舊金山演唱,一首「點燃我的火」紅遍了全世界,甚至蘇利文也邀他們上節目,但吉姆依然不改台詞,這使得電視台相當惱火,誓言不再邀「門」合唱團上節目。在逐漸成名後,吉姆的私生活也開始糜爛,很多女人自動投懷送抱,一名女攝影師為吉姆拍攝了許多近乎野性但又相當震撼的相片。名藝術家安迪沃荷也送一具電話給吉姆,謂電話能與上帝通話,只是安迪表示他對上帝無話可說。
潘蜜拉在電梯內遇見一名女人為吉姆口交,憤怒而去。吉姆甚至與女人割血共飲,種種行徑讓吉姆覺得自己必須去看醫生,潘蜜拉警告吉姆是因成功而讓靈魂迷失。但吉姆瘋狂地反問潘蜜拉是否願意為他而死?否則他將跳樓自盡。
一九六八年在紐哈芬演唱,吉姆與派翠夏在廁所作愛而遭警取締,事後在演唱會遭逮捕,這使得潘蜜拉近乎瘋狂,在自辦的宴會中起了衝突,客人們不歡而散。一九六八年在舊金山的演唱,吉姆也發現潘蜜拉與一男子在床上,他憤怒放火燒了衣櫃,而後潘蜜拉向吉姆道歉後又和好如初。六九年邁阿密的演出不僅遲到二小時亦在台上倡言死亡而秩序大亂,吉姆也因此被訴,最後不得已帶潘蜜拉住到巴黎。一九七一年吉姆死在巴黎寓所…。

◎ 劇情分析
二十世紀六O年代是自由主義思潮與保守主義激烈抗爭的年代,因為這十年之中歷經了幾個重大而影響全世界思維的事件。甘迺迪總統被暗殺、金恩博士也在槍下亡魂、越戰的衝擊以及嬉皮思潮的擴大與影響,同時大量的毒品與搖滾樂徹底征服了所有新一代的年輕人。
顛覆與叛逆幾乎成了那個世代的代名詞,面對於生命,他們曾努力地追索,但卻發現這像個無底洞,深黝的未來龐大的讓人無法面對,於是將靈魂和軀體暫時寄望在迷幻藥中,這種以藥物營造出的幻境成了一個最佳的心靈避難所或者心靈暫時安頓之所。對外他們沉迷於搖滾樂震天價響的音樂旋律,這種外放讓靈魂的不安偶爾也能得到宣洩,而嬉皮的裝扮是一種反抗的表徵,向保守主義直接宣示他們的想法與作為,雖然讓這個世界看起來動盪不已,但若認真分析,不難發現這些現象都有著它的規律與脈動,也就更能了解這關鍵的十年,究竟是如何影響了我們現今的世代了。
「門」這個突然爆紅的搖滾樂團是極為傳奇的,而其主唱吉姆更是一位放蕩不拘的詩人,他的才華傲人,見地超越了世俗。換句話說他與一般人不一樣的是,他不游離在生命的當下對待,而是直接面對未知的死亡。
有著早熟的心靈提早去碰觸外來的事物,不見得是一件壞事,問題是他究竟能否在問題中尋求到他要的答案,如果沒有,那勢必增添他更多的不安與惶恐。死亡是個嚴肅的議題,但這是一種必然,也就是日後每個人都會有的遭遇與結果,癥結在於是否能在越過死亡之後為自己找到答案。
吉姆的天分是細膩的心思提早想到了未來,導演將這和思緒具象化了,他提供了一場車禍,於是讓吉姆小時候遇見了車禍,而死亡的印地安人從此便如影隨形跟隨他一起。也許這反而是一種創作的動力;但也許是削弱吉姆意志力的主因。而這一切吉姆以迷幻藥作為調合劑,讓這些不安攪和在一起,於是藉著尖銳的吶喊傾洩這種混勻的不安,搖滾樂就成了他靈魂的一個出入口。
也許是時勢造英雄,一曲「點燃我的火」讓吉姆瞬間走紅,隨之而來的卻是名利背後的靡亂。吉姆面對誘惑自然無法逃避,他不僅全盤接受甚至沉溺其中而不可自拔,於是吉姆在渴望愛情與靈性追索中便逐漸失去了準則,甚至最終也葬送了自己。
藥物、性與搖滾可以說是六O年代的代名詞,或者你願意將之比擬為是才氣的表現,但在這表相的背後我們必須去理解真正的意涵是什麼?否則叛逆與解構就會變得毫無意義。
奧利佛.史東不愧是個中高手,他以「門」這個合唱團震撼而騷動的基調音符,拓染了六O年代年輕人無法宣洩的心靈悸動。這其中透發了「死亡」的元素,而酒與迷幻藥則成了中介的橋樑。如果一切的呈現都是依靠在迷幻藥之中,顯然這是一個依託的表相,當必須直接面對真相的時刻,所有會在瞬間化為烏有的。只可惜吉姆始終無法超越死亡而達到他自己的期待。
也許這只是一個樂團走紅的紀錄片,但將情節放置在樂團演唱的燦爛展現,營造了華麗的商業行徑,於是反而對比了吉姆的迷失,他在迷茫中逐步前進,也許前行的目的不是那麼清楚,但確實他也早已沒有退路。若說吉姆真正在自己困頓的問題中尋求到答案,那反而是在他二十七歲移居法國巴黎之際,吉姆在自己浴缸中心臟病衰竭身亡。
吉姆原本清澈的思維因為商業體系的影響,於是讓他近乎絕望而迷失,於是強烈的反社會思潮便成為唯一的手段,而這也誘發並吸引了龐大的年輕人。但仔細思考,不管吉姆在台上如何聲嘶力竭的嘶吼,世界的一切依然存在,吉姆體現的是自己的過程而非結果,只可惜吉姆在自我的認知中有著極大的落差而不自知,平靜的死亡背後是嘲弄或驚恐?或是在恍然中見到真諦?
奧利佛.史東曾拍過另外有關越戰的兩部電影「前進高棉」與「七月四日誕生」,而「門」似乎也延續了越戰的議題,只是他將更多的焦點放置在藥物與情慾,直接訴求了年輕人的叛逆。
那麼,這個戲劇故事究竟帶給了我們什麼訊息?六O年代所有的現象至今並未消失,甚至有著更強烈的另類展現,這中間必然有著意義的連結,而一脈相承的啟示中,就透發了真正的意義,而這其實也是奧利佛.史東真正的企圖。
搖滾世界的真相其實就像舞台,在演出當下都是令人目眩而投入的,但當曲終人散舞台拆走之後,所有的華麗便永遠不再存在。如果知道這一切都是虛幻的,為何還是有許多人樂此不疲而不自覺?吉姆開始一直要追索的答案其實就在自己本身,但過度外放讓他無暇自處,雖然一度以為自己能在舞台上尋求到答案,但這其實也只是與魔鬼交易的一場賭注罷了。
如果將「門」這部影片界定在搖滾樂團的呈現,絕對是成功的作品;若從心靈層次來探索,其實也可發現導演的苦心,總之我們應該以客觀的心情來見證一個不安靈魂的碰撞以及最終落腳的結局,也就能體現人生真正的答案了?

更多精彩的導讀分析請上網搜尋「黃英雄部落格」

序號 檔案下載 線上聆聽 下載狀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