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臺北市立圖書館─視障電子圖書館

:::

交換心人生(Heal the Living)

交換心人生(Heal the Living)(目前無書封)
題名
交換心人生(Heal the Living)
出版資訊

臺北市立圖書館 啟明分館
用「心」看電影
交換心人生(Heal the Living)

講授人:黃英雄 老師
放映日期:2018 / 9 / 8 下午 2:00

片長:104 分鐘

美國 / 2016年 / 104分 / 普遍級

導演:卡黛兒.基耶維蕾 (Katell Quillevere)
主演:加賓.維德(Gabin Verdet)
   安妮.杜爾瓦勒(Anne Dorval)

禮讚:威尼斯影展地平線最佳影片提名
   多倫多國際影展站台獎提名

◎ 劇情簡介
西蒙結識了茱麗葉,兩人度過一夜後,天未亮他就從窗口離去,與另兩位死黨開車到海邊衝浪,一切都是如此愜意,而在回程中由西蒙開車,另兩位則坐在後座,但因西蒙未戴安全帶,故車禍時立刻呈現腦死的狀態,另兩位因坐後座而且有戴安全帶,故只是一些骨折的傷害。
  多瑪是硝石庫慈善醫院的移植醫師,她坦言向西蒙的父親凡松與母親說明西蒙只是靠機器維生,若拿掉機器心跳會立即停止,但若能將器官移植給極需的病人,則是功德無量。但西蒙的父母拒絕了。
  但幾經思考之後,西蒙的父母終於答應了,雖然按照規定他們無法得知換心人是男是女,當然也無法得知對方的身份。
  經過醫院的對比中心核對之後,終於選定了一名女音樂家克蕾兒,她心臟經過幾次治療但都沒有進步,近況甚至也無法爬樓梯,她有兩個兒子山姆與馬辛,知道母親即將換心,也將她從家接到醫院附近的家中。
  克蕾兒雖然結過婚,但丈夫早已不知所蹤,她在手術之前到音樂廳聆聽過去的同性友人伊莎貝的鋼琴演奏會,兩人當年的情愫又再度燃起,這個晚上應克蕾兒之請,兩人再度同居一室。
  醫院派出小飛機專程到醫院取心臟,然後放入特殊的箱子,再搭飛機回到克蕾兒的醫院。原本並不寄望要移植心臟的克蕾兒,也只能勇敢地接受。
  在取出心臟前,多瑪依承諾向西蒙道別,也告知所有的人都愛他,最終在取出心臟後,便關掉心肺機,結束了西蒙的一生。
  另一方面的醫院也由女醫師操刀,雖然完成手術,卻無心跳,於是醫生用了幾次的電擊,心臟終於恢復心跳,眾人這才鬆了一口氣。
  伊莎貝來醫院探視,她見到克蕾兒的兩個兒子,雙方似乎感受到一股溫馨,也了解到即將到來的喜訊。克蕾兒終於醒過來了 她即將迎接新的人生,雖然她不知道是誰捐心給她,但這不正是一個美好的世界嗎?她永遠會記得那個不曾謀面的恩人。

◎ 劇情分析
  嚴格的說,「交換心人生」是一部紀錄劇情片。從西蒙車禍腦死之後,如何與另一名極待換心的克蕾兒併線的情節,甚至將鏡頭直接拍攝剖開胸腔之後,心臟跳動的情形,這除了心臟科的醫生之外,其實是很少人能一窺其真相的。但藉著鏡頭,讓觀眾重新體現正常器官對一個人是如何重要。而缺了一個器官,整個人生便趨向崩塌。克蕾兒因心臟的問題,而喪失了一名音樂家應該有的動能以及創造力。
  換心手術應該也是近幾十年才成熟的一項醫學的大躍進,能獲得一顆心臟而使得自己復活,這表示這世上已經喪失了另一條生命,這是顯而易見的事,但這種事卻不能讓施予者與接受者知道對方的身份,否則在日後的心理狀態必然會產生極大的變化。
  「靈魂的重量」這部電影,就因為受贈者聘請私家偵探,追溯贈與者的身份,結果發現死者的太太因受不了丈夫兒女的車禍身亡,而開始酗酒嗑藥。為了救贖,男主角承認自己接受心臟移植的事實,這當然無法使女主角接受,但最終雖然彼此發生感情,但還是以悲劇收場。
  當自己身體內有一顆屬於別人的器官,這是一種多奇妙而神奇的事?你是為這顆心臟而活?還是心臟因你而活?在極度思維之後,一定會令人感覺許多的不真實,甚至從而改變人生觀。
  另一個角度來看,西蒙生前並未簽下任何器官捐贈的契約,是因為移植師多瑪醫生的說服,經過幾天的思考,終於才答應器官移植。除了眼睛之外,其他的器官全部捐獻,換句話說,除了心臟之外,還有肝臟和腎臟。
  但因為影片只記錄心臟的流程,故肝臟與腎臟的去處便沒有拍攝了。這表示說西蒙的死亡,最終還能挽救三個人以上的生命,這似乎應化了佛經所言等身菩薩到人間的修行都是佈施,你要眼睛我給你眼睛,你要什麼身體的器官便給你身體的器官。
  雖然西蒙是因車禍腦死,才被父母替他做了這樣的決定,但多少還是應該有其功德性的。
  既然談到器官移植這是一件好事,但若是在宣佈死亡便立刻要摘取器官,務必請麻醉師先打上麻藥,因為人在死後八小時,皮膚神經的感覺才會消失,若在死亡八小時內強摘器官,死者看起來似乎沒有反應,但其實其疼痛無法形容,甚至因此而產生瞋恨,從而落入三惡道,那豈不是失去原本捐贈器官的美意?因此現在的捐贈協議中,大部份的人都會加一條「請打麻醉針」。
  這雖然是題外話,但我認為很重要,故在此再一次提醒。而器官移植之複雜性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因為有太多的血管必須縫合,而之後是否能相容,那是在之前就必須做整合調配,並非是每一顆心臟都是適合每個人,甚至有時在幾年之後會發生排斥性,這也是目前心臟移植一個大問題。
  一個接受別人器官的人,應該會比一般人更懂得神的奇蹟,不管是什麼宗教,那時最能感受到上天的恩典。活著的感覺一定超過更早之前,也從而會更感恩這個施予的人,感恩這個世界,從而更善待人間。
  多瑪在準備取心之前,他喝止了所有的醫護人員,因為他必須向西蒙說出最後的感受。這一段我不知是否是醫學的常態,但多瑪告訴西蒙,他的父母愛他,茱麗葉也愛他……。
  鏡頭是西蒙跳窗離開茱麗葉的房間,而在片尾的茱麗葉是哭泣的,這表示茱麗葉也知道他的惡耗,但一切已經發生的事卻永遠再也無法回頭。
  這一段是全劇中最感人之處,一種無奈,悲愴與傷感,人就只能處在這種泥淖中動彈不得,不管你是王公貴族或是卑賤小民。
  生命是如何形成的,至今醫學上尚無定論,但佛經卻明確的指出,每一世的身軀,都是由第八識如來藏在母親的子宮內,藉著母親供養的四大養份「地、水、火、風」,從而由如來藏藉由業識因緣,而製造了下一次的色身。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的出生外貌,都會完全不一樣的緣故,因為業識不同。
  西蒙的死也促成了父母的和合,畢竟在面對一個生命的流逝,必然會有新的生命領悟。而接受心臟手術的克蕾兒,她又能展開對生命的追求,尤其能回到音樂的領域上,應該是她最大的願望。
  克蕾兒與她過去的同性女伴,也在心臟手術的前後有了交集,導演特別將這一段情節放大,也使得這部劇情紀錄片有了添枝加葉的功效。
  劇情紀錄片是台灣電影創作者應該可以執行的方式,吳乙峰的「生命」雖然號稱是紀錄片,但卻是將近五條線所組成的劇情紀錄片。
  「交換心人生」是一部有計劃的紀錄片式劇情片,因為兩者的元素都非常飽滿。當然這是改編自法國「美第奇文學大獎」的暢銷小說,故在轉換成影片時,就必須要有兩者兼顧的必要,如此才能更豐沛戲劇更多的元素。

更多精彩的導讀分析請上網搜尋「黃英雄電影部落」


撰稿:黃英雄 老師

序號 檔案下載 線上聆聽 下載狀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