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臺北市立圖書館─視障電子圖書館

:::

魅惑紅底鞋(Louboutin: Top of the Heels)

魅惑紅底鞋(Louboutin: Top of the Heels)(目前無書封)
題名
魅惑紅底鞋(Louboutin: Top of the Heels)
出版資訊

臺北市立圖書館 啟明分館
用「心」看電影
魅惑紅底鞋(Louboutin: Top of the Heels)

講授人:黃英雄 老師
放映日期:2018 / 11 / 10 下午 2:00

片長:52 分鐘

法國 / 2015年 / 普遍級


導演:法麗達.卡爾法(Farida Khelfa)
演員:布蕾克.萊芙莉(Blake Lively)
   克里斯提安.魯布托(Christian Louboutin)


◎ 劇情簡介
  這是一部有關高跟鞋設計師盧布登的紀錄片。
  盧布登的母親在四十四歲時生下了他,因為皮膚較黑,不像法國人,遂在小時候就一直幻想著去找他的原生家庭,甚至會想像自己可能是埃及人,甚至是其他國家的人。
  原本盧布登是替別人工作,但後來這種為人作嫁的心態,使他厭倦而離職。此時兩名好友遂告訴他在轉角處有一個店面可以租下開張,這兩名好友後來也成了股東,而重要的是他的品牌開張了。
  一開始並非做高跟鞋,而是小跟鞋,但著力在兩隻鞋子合併而產生的「愛」字。這種鞋款不但大賣,也使得盧布登成了製鞋界的名人。
  慢慢要打入時尚界的高跟鞋,必須與其他有名的品牌一爭長短,盧布登不但將自己完全投入,同時也聘請了許多專才,各自為高跟鞋盡心意。
  譬如聘請模特兒的展秀,甚至在她們已經穿上的鞋子上裝上亮片或結,這種變化多端的高跟鞋詮釋,使得世界的名人紛紛來購買,甚至因CNN主播的推薦,而被稱為CNN女孩鞋並名聞一時。
  盧布登當然也會提到高跟鞋的歷史,過去的高跟鞋都是妓女穿的,因為會發出「叩叩」的聲音,在博物館內甚至也是禁止的。
  世界上的歌手甚至更有名的淑女,因紛紛穿盧布登的高跟鞋為榮,相對地也使得盧布登的名氣如日中天,而這一切都是盧布登的堅持。
  盧布登提及高跟鞋細尖的腳後跟,要承受一個人重量,故常常有斷根摔跤的情形。但這一切盧布登均視為自然,因為腳後跟的浮起,使得女人的身形更顯阿娜多姿,走路的姿態也更優雅了。
  成功也許只是一個階段,盧布登如何維持自己的聲望不墜,他必須在隨時都推出不同的款式,有一名媛就坦言,她已經收藏盧布登的的鞋子幾百種,這麼多的鞋子會不會變成困擾?當然不會,那是一名藝術家在不同時節,利用他的創造力所引生的藝術。盧布登因作高跟鞋,於是他成就了高跟鞋的王國。

◎ 賞析
  歷史上究竟何時開始有高跟鞋的出現,實在已不可考,但可以確定的是,西方最早的高跟鞋,是由男性來穿著,設計高跟鞋是為了騎士騎馬時,後腳跟可以勾掛馬鐙。而在東方,若嚴格來算,清朝宮廷中的女人所穿的花盆底,大概也可以歸納為高跟鞋。
  清朝的女人走路阿娜多姿、步步生蓮,但那是因為纏小腳的緣故,這種文化其實應該要徹底消滅的,因為殘害了女性同胞的身軀。纏小腳的真正用意,其實說法不一,但我認為是自私的男人將女人纏足之後,將來她就不會亂跑吧?
  在法國的許多古畫中不難發現,一般國王與王公貴族都穿高跟鞋,但這絕對不是為了騎馬方便,而是當時的巴黎四處狗大便,一不小心便會踩到,因此若穿高跟鞋,就算踩了狗大便,似乎也比較方便處理。
  高跟鞋已經被現代時尚界列為重要的飾品之一,任何名牌衣服,若非有高跟鞋的搭配,那似乎就不完美了。以人體工學而言,女性提高腳後跟,確實能令體態更優美,但實際而言,女人穿上高跟鞋實在辛苦,但卻沒有人因此而退縮,反而在不斷翻新的高跟鞋各種款式中不斷的追索,不僅時髦的女士們如此,現在的 趨勢是,設計師們也開始回頭來為男子的穿著設計紳士高跟鞋。
  有些男生因為身材矮小,但卻又從事演藝事業,為了能夠與人一爭長短,遂訂做了「恨天高」,其實就是男仕的高跟鞋,在舞台上最少能增加五至十公分,這自然也能帶給自己更多的信心。
  高跟鞋的款式極多,尤其鞋跟的變化相當多,如細跟、粗跟、槌型跟、方形跟,但高跟鞋現在幾乎通指女性所穿的,在時尚界中用高跟鞋來配襯或增強女性體態的線條美,而這在世界各地其實都有不同的詮釋或見解。
  高跟鞋的外型充滿了太多的造型,但用紅底作為基本配備,更增添了高跟鞋的藝術性、高貴性。再加上更多藝人的推波助瀾,於是高跟鞋便在時尚界變成不可或缺的一環。
  替高跟鞋裝上不同的裝飾,也算是一種詮釋,裝亮片使得高跟鞋在舞台上展現不凡的生命力,再加上許多不同的飾品,高跟鞋變得更為璀璨亮麗。當然也有許多特殊的訂單,更是造就了這個行業的高峰。
  曾有一陣子思考過牛仔褲上不了伸展台,因為牛仔褲無法搭配高跟鞋,但這種想法顯然是錯了,因為後來牛仔褲在時尚界大行其道,完美地與高跟鞋有了新的結合,甚至產生從未有過的魅力。
  到底是牛仔褲有了魅力?或者高跟鞋有魅力?還是兩者搭配在一起才產生的魅力?這其實應該是缺一不可的條件。總之,因為高跟鞋被普遍接受,似乎與女人發生不可分離的關係,於是高跟鞋就產生自己的生命力量,女人缺乏高跟鞋的烘托,便無法表現完整的美艷本質,因為高跟鞋已經掌握了自己的正確路途,也重新詮釋了高跟鞋在時尚界的影響力。
  盧布登是一名充滿活力的藝術創作者,他透過不同的實驗,研發高跟鞋的任何可能,每一次的呈現都讓高跟鞋有了重生的機會,無形中也提升了時尚人對高跟鞋的品味。記得以前菲律賓總統夫人伊美黛,她就曾經以擁有一千雙以上的鞋子而聞名,為何女人會如此的渴求更多的高跟鞋?就像衣服一樣,似乎永遠總是少一雙。
  許多細跟的高跟鞋,簡直就是藝術品的傑作,不管從那個角度欣賞,都是一項極品。女性的高跟鞋現在都流行尖頭的,而男性皮鞋就非常擅長做這種高級皮鞋,台灣曾派出許多製鞋師傅到義大利學習,但有關尖頭的板樣與製作,義大利始終不願透露,以免他們雄霸世界的製鞋技術被台灣取代,故台灣目前的鞋業,也只能走舒適的普及型,至於高檔的男性皮鞋及高跟鞋,只好暫時不作發展。雖然市面上偶爾會有許多看似義大利的皮鞋,但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其精密度與意大利皮鞋還是有段距離。
  女性高跟鞋其實還是可以與手提包及帽子、手套,變成系列產品。像美國西部的許多小鎮,他們的皮件就很多樣化,但走的是粗獷的系列,這與盧布登走的是全然的設計風截然不同。
  在中國如果真正要提高跟鞋的記載,應該可以上溯至東漢。當時劉熙寫的一本「釋名‧釋衣服」就曾記載在當時有一種「晚下」的坡跟式高跟鞋。現在最早出土的高跟鞋實物,是明代墓葬「定陵」出土,是明神宗孝端顯皇后之物,鞋底後部裝有四厘米至五厘米高的長圓底跟,此外亦有供纏足女性穿著的高跟弓鞋。
  歐洲高跟鞋最早可追溯至西元前三千五百年的古埃及,當時貴族均穿高跟鞋與打赤腳的平民區別,其他在古希臘的戲劇中,主角均會穿上高跟涼鞋,以用來與其他配角作區別,而古羅馬時代娼妓也穿高跟涼鞋,以便尋芳客可以辨識。
  高跟鞋其實在歷史上一直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盧布登的紀錄片雖談論不多,但依然能從中追尋許多的線索與面向,為現代生活做一番見證。

更多精彩的導讀分析請上網搜尋「黃英雄電影部落」


撰稿:黃英雄 老師


序號 檔案下載 線上聆聽 下載狀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