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臺北市立圖書館─視障電子圖書館

:::

愛與黑暗的故事(A Tale of Love and Darkness)

愛與黑暗的故事(A Tale of Love and Darkness)(目前無書封)
題名
愛與黑暗的故事(A Tale of Love and Darkness)
出版資訊

第六屆「KEEP WALKING 夢想資助計畫」
臺北市立圖書館 啟明分館
用「心」看電影 - 為視障朋友重塑電影
愛與黑暗的故事(A Tale of Love and Darkness)

講授人:黃英雄 老師
放映日期:2020 / 8 / 1 上午 9:00

片長:99 分鐘

美國 / 2015年 / 保護級

導演:娜塔莉.波曼(Natalie Portman)
主演:娜塔莉.波曼(Natalie Portman)

禮讚:入選第68屆坎城影展「特別放映」



◎ 劇情簡介
  艾默思年歲已大,他開始思索小時候的情境,他父親阿里耶是個書香子弟,娶了莎妮婭後生下艾默思。原本住在羅夫諾,後來搬到耶路撒冷,那是一九四五年的時候。過去在歐洲的時節,遭到歐洲人的鄙視,並受盡欺負,但在巴勒斯坦,雖為英國人所託管,但卻也有另一票阿拉伯人,也與以色列人互相敵視。
  艾默思隨母親朋友史塔夫與瑪拉夫妻,去阿拉伯人哈瓦尼家作客,也認識了女孩愛莎與她的弟弟阿瓦。沒想到艾默思爬到樹上,不斷搖晃鞦韆,鐵鍊突然斷裂,鞦韆擊傷了阿瓦。父親阿里耶打電話去向哈瓦尼道歉,並提及賠償的問題。
  莎妮婭為艾默思說了印度兩位僧侶半路救起一名女子的故事,希望艾默思要為發生過的事能夠放下,但事實上在學校依然受到同學的霸凌。
  莎妮婭有個好友伊拉,她的丈夫竟然在賭博中將她也輸掉了,伊拉立刻去找馬夫朋友私奔,但當她去見女兒時,女兒竟罵她為妓女,伊拉遂放火自焚而亡。
  有一天,母親在艾默思放學後,立即著衣出去,艾默思卻尾隨跟蹤,但母親卻站在河邊陷入深思後又立刻回家,母親似乎只將愛心全部放在艾默思身上。
  母親持續性的頭痛,使得夫妻感情陷入冰點。莎妮婭甚至要父親到外面找女人,而父親與一名女子在路邊喝咖啡,被艾默思看見,但艾默思卻永遠無法知道真相。
  一九四七年十一月廿九日,巴勒斯坦在聯合國投票下,三十三票贊成以色列獨立,十三票反對,十票棄權。從此以色列就建立了自己的國家。
  但在耶路撒冷尚有多重的動盪,於是小朋友們被要求去撿一些瓶子以及吃的蔬菜,而此時阿里耶也加入了國民兵,但莎妮婭不置可否。
  莎妮婭在醫生治療不成後,回到她的姐妹家中暫住一時,但卻也在這個時候莎妮婭自殺身亡,時年三十八歲。母親的死亡,使得父子關係驟變,於是艾默思不告而別,自己加入了胡爾達集體農場,而經過一些時日,阿里耶也去集體農場拜訪艾默思……。

◎ 劇情分析
  要談論這部影片,必須先對以色列這個國家有初步的了解,才能看得懂影片的神髓。以色列在古遠時期,並非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個民族。過去三千年的歷史中,猶太人將以色列這塊土地,視為自己民族精神的核心,並稱之為「應許之地」或「聖地」。
  根據聖經的記載,以色列人的先祖亞伯拉罕原來居住在美索不達米亞地區, 後來受到神的召喚,遷居至迦南,也有另一批人至埃及寄居,在埃及做奴工四百年,直到西元前十四世紀,在摩西帶領下離開埃及,回到迦南定居,並逐漸佔領當地。
  以色列的大衛王統治以色列後,遷都耶路撒冷,三十三年後,其子所羅門接任王位,並大興土木,這是歷史上以色列的黃金時期。但在所羅門王死後,北方的十大支派便脫離以色列聯合王國,以耶羅波王為王,南方的兩個支派集猶大與便雅閔則由所羅門之子羅波安為王,從而分為北國以色列和南國猶大。但爾後在歷經亞述、巴比倫、波斯、希臘、羅馬、拜占庭的統治,猶太人逐漸勢微並遭驅逐,尤其在西元一三二年,一次大規模的起義失敗後,羅馬人將猶太人逐出,並將地名改為「敘利亞,巴勒斯坦」。
  西元六三八年,穆斯林從拜占庭帝國奪取控制權,之後的一千多年,由不同的穆斯林帝國統治這塊地區,包括奧米亞王朝、阿拔斯王朝以及花剌子模和蒙古帝國,在一二六0年至一五一七年由馬木留克王朝統治,接著在一五一七年成為鄂圖曼帝國的一省,至一九一八年鄂圖曼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失敗而瓦解,這塊地區便交由英國託管。
  這部電影,就是從英國人撤離,直到一九四八年建國的故事。這故事是由作家奧茲於二00二年發表的小說,書中曾追溯以色列人流落在歐洲各地的景況,但因掌握許多經濟,而導致歐洲人的排斥。作者從自己的母親為主敘,雖然母親的一生平淡無奇,婚姻也是輕淡如水,但其背景卻是驚天動地,因為以色列在英國託管下,其實社會是動盪不安,又因為宗教的問題,必須面臨其他伊斯蘭教國家的覬覦,從而顯示猶太人如何在這麼惡劣的環境中求取生活。處在這樣的環境中,人如何求生面對驟變,導致心中很難言喻的困頓。若從小說而言,以色列的建國過程,從小說中就能獲取更多的資料, 從一個家族擴大為整個以色列,並追述至十九世紀錫安主義以色列建國運動在歐洲的起源,尤其一九三0年代,作者家族在歐洲遭遇迫害甚至是生命的威脅。於是受到錫安主義的號召,這個家族便從歐洲移居巴勒斯坦,一家人居住在耶路撒冷的困苦。
  父母的婚姻表面和諧,實際上是失敗的婚姻,影片中丈夫用小槌子打木樁,但母親眼中卻出現一名年青英挺的青年,這種類比式的手法,透發了母親生活中的不足,再加上母親常將艾默思寄放在史塔夫與瑪拉夫妻家中,但她究竟去了那兒卻刻意不交待,這兩場是屬於辯證的一方,而另一場則是艾默思放學後,母親立刻穿衣出門,艾默思尾隨,卻見母親獨自一人站在河邊焦慮沉思,但她回去向艾默思表達的是因為有了艾默思,而使她有活下去的勇氣。
  這兩種的比較下,讓觀眾無法見到事情的真相,但卻又給了觀眾在矛盾中出現自己的辯證思惟。對比莎妮婭的朋友伊拉,她算是幸福了,因為伊拉的丈夫在賭博中將她輸掉了,她與馬夫私奔,但女兒從此不接納她,伊拉便放火自焚。
  但莎妮婭從此頭痛,也許這是個理由,從此便不再與丈夫同床,並鼓勵丈夫可以到外面找女人,只是叮嚀他外面的女人是如何現實。
  猶如作者曾經表示:「這本書不是回憶錄,也不是傳記,這只是一則傷心的故事而已。」在重建新家園的同時,要如何適應與阿拉伯人相處的關係,同時也包含了鬥爭。另一方面,英國軍方的立場,也會直接影響到每個猶太人的生活。
  這是一段猶太人建國的傷心史,其過程相當複雜,但在轉化為一家人的生活之後,讓觀眾得以認知了這一段歷史。其實猶太人被排斥並非是現代史,早在兩千多年前的羅馬帝國時期就已經存在,因為當時歐洲大約有一半的財富,掌控在兩三個猶太富豪家族手中,許多政府必須向他們借貸過日,從而才能維持政權。
  這會是猶太人的原罪嗎?但或許是因為這樣的情勢,使得猶太人更加強建國的決心。但電影與小說將這份心懷濃縮到莎妮婭這個腳色中。她在之前是開朗的明亮的,像世界上每位少女一樣,享有她們的青春與歡樂。她喜歡閱讀,尤其是俄國作家契可夫與屠格涅夫的小說。這是屬於人性天生的部份。第二部份是莎妮婭突然變得沉默離群、鬱鬱寡歡、喜歡一人獨處,當她發呆時顯得更為孤獨,這是猶太人在認清世上的人,原來都是以有色眼光看待時,便會將放逸的心往內收縮,這當然更讓人無法了解她在想什麼?就像一般人很難了解猶太人一樣。
  影后娜塔莉‧波曼自導自演這部影片,並不是因為她是猶太人,應該有絕對的使命感,這一點我們必須為她讚嘆,這引發世人更多人對這段歷史的興趣,也讓我們看見人性寶貴的一面。

更多精彩的導讀分析請上網搜尋「黃英雄電影部落」


撰稿:黃英雄 老師

序號 檔案下載 線上聆聽 下載狀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