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臺北市立圖書館─視障電子圖書館

:::

愛在紐約(It Could Happen To You)

愛在紐約(It Could Happen To You)(目前無書封)
題名
愛在紐約(It Could Happen To You)
出版資訊

第六屆「KEEP WALKING 夢想資助計畫」
臺北市立圖書館 啟明分館
用「心」看電影 - 為視障朋友重塑電影
愛在紐約(It Could Happen To You)

講授人:黃英雄 老師
放映日期:2022 / 12 / 3 上午 9:00

片長:85 分 鐘

美國 / 2016年 / 輔導級

導演:迦西‧阿布里威(Ghazi Albuliwi)
主演:阿薩夫‧科恩(Assaf COHEN )
   埃那特‧科比(Einat TUBI )

◎ 劇情簡介
阿布杜拉與妻子生下一子名阿拉法特,長大後為他相親,但因對女方有了失禮的動作,差點被族人巴勒斯坦人槍殺。一家人移居美國紐約,並開了一家阿拉伯餐廳。
  阿拉法特在一家公司上班,但趁空檔偷看A片而遭辭退,他每天在家依舊沉迷於A片的世界,但被父母所斥責,為了改過,他去參加類似心靈治療的團體,也結識了肯尼與蘭斯這些同性戀的友人。
  在肯尼的勸慰下,阿拉法特決定將收藏的A片全部拿去丟棄,但卻被警察誤為竊賊,差點受到拘禁。蘭斯去找他求助,卻又使得父親與其他同胞誤以為他是同志,父親也因此對兒子更加憤怒與失望。
  肯尼覺得阿拉法特應該改名為安東尼奧,聽起來較容易交到女友。在一個女性群聚之所,肯尼與阿拉法特各帶一名女友回家作愛,但也讓父母發現,於是阿拉法特只好搬出家中,並求助於肯尼。肯尼透過友人包瑞斯仲介一名以色列的女子麥琪與阿拉法特假結婚,也因此得到一筆錢,並入住麥琪的家中,只是麥琪睡床上,阿拉法特卻睡在客廳的地板。
  麥琪的男友卻突然告知,他已結交新女友克勞蒂亞,並要求分手,這使得麥琪萬念俱灰。阿拉法特的父母與所有宗親連絡牧師來麥琪屋內,勸他離開以色列女人,但阿拉法特不為所動,眾人失望離去。
  兩人心情都很差,在阿拉法特的邀請下,麥琪也參加了肯尼舉行的萬聖節舞會,兩人因喝了酒,一起回去後,就情不自禁發生關係。從此兩人似乎取得諒解與共融,但沒多久,麥琪卻發現自己月事沒來,所幸只是虛驚一場。
  麥琪逐漸對阿拉法特有了改觀後,男友又來要求復合,因為新女友已經離他而去。麥琪心雖矛盾,但卻有明快的決定,她婉拒了男友的要求。
  但以色列的家人要求麥琪回去,麥琪也必須慎重考慮,於是幾經思考她終於告知阿拉法特,她要回以色列,而阿拉法特把錢還給她,麥琪也送他一本編劇的工具書,這使得阿拉法特相當傷感,由她的朋友莎夏口中得知,麥琪是愛他的,此時又接到綠卡通知面試的通知書,於是阿拉法特趕往麥琪的住處,欲阻止她回國……。

◎ 劇情分析
「愛在紐約」其實還有一部同名的影片,並且更具知名度,而本片故事背景則反映在巴勒斯坦與以色列之間的國仇家恨。透過假結婚欲取得綠卡的荒謬,也成就了喜劇電影的元素,讓觀眾從不同的角度,去面對人生中許多令人啼笑皆非的傳統見解,也更加確認人與人互動中,揚棄外在的拘束後,真正的本質與價值觀。
  阿拉法特是巴勒斯坦人,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以色列人突然在巴勒斯坦的土地建國。其實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人應算表兄弟,在古時候移居埃及,最後淪為奴隸,而後在摩西的帶領下,逃至巴勒斯坦。但以色列信奉猶太教,巴勒斯坦人信奉伊斯蘭教,這些差異性隨著以色列的建國而日益擴大,以致有日後無數的戰爭,其中最有名的是「六日戰爭」,以色列面對四週阿拉伯國家的包圍,始終展現其堅強的實力,不僅打垮周遭的阿拉伯聯軍,也透過背後的美國,不斷地否決巴勒斯坦的建國。
  因此從巴勒斯坦的角度來看,以色列應該是最大的仇家,但當在紐約這座城市中,阿拉法特因為缺錢,透過中間人介紹與一名女子「假結婚」,而在這焦點中便延展出許多矛盾而讓人啼笑皆非的事端。
  麥琪從以色列來到紐約,本來希望男友可以很快拿到綠卡,但沒想到男友又結交新女友,這使得麥琪陷入困境,遂也以假結婚來取得綠卡,但沒想到對方竟然是巴勒斯坦人。
  麥琪與阿拉法特其實都有些猶豫,但在無法選擇下,雙方不得不先行妥協,來解決眼前的難題。阿拉法特正值青壯,他心中存著非份之想也屬自然,何況麥琪又是如此性感迷人,只是當他住進麥琪的住處,希望便幻滅了,因為麥琪睡臥房,卻要他睡客廳的地板上。
  生活在同一屋子中是必要條件,有時移民官也會去突襲,並訊問一些生活的細節,如對方穿什麼內褲?若非生活在一起,其實很難過關的。
  但人畢竟是感情的動物,相處久了之後,很多的觀念也會隨之改變。之前兩人鑑於彼此國籍的衝突,甚至阿拉法特家人的不諒解,甚至在教長領導下,親友團前去規勸阿拉法特。
  然而外人無法得知這樁婚姻是建立在虛假的基礎上,雖是如此,卻因朝夕相處,引發對方的興味,在逐漸的對立中,慢慢透過散步,以及共同參加萬聖節的派對,阿拉法特以猶太人的裝扮使得麥琪的心靈漸趨一致。於是在肯尼的萬聖節派對後,兩人在酒精的催情下,終於有了夫妻真正的行為。
  有趣的是,麥琪突然發現自己的月事沒來,於是引發了後續的辯證。也就是說如果有了孩子,那這個孩子應該稱為以色列人或巴勒斯坦人?在兩國和平對待也沒有世仇的壓力下,這應該不是問題。這段情節突顯了兩個地區的恩怨,也延續了下一代的困擾。
  如果從第三者而言,誰會在意這個問題?但就當事者而言,這絕對是一項嚴肅的問題。所幸麥琪的月事又來了,這究竟是代表了好事或遺憾?其實在這個角度上,編導也許可以大作文章的。突顯了背景與現況的衝突,應該會是一場相當精彩的內心戲。
  麥琪的男友被新女友拋棄了,於是他又回頭找麥琪要求復合,但此時麥琪心中雖然對阿拉法特有所質疑,但卻可以很快斷定這個男友是不值得依靠的人,於是她堅定的回絕了男友,但這也並不表示她很清楚地愛上阿拉法特。
  有人說這種愛不愛對方的心思,是女人最清楚的,其實男人應該也可以細心地從許多細節中察覺,男女對情感的互動絕對是相同的,只是女人較為細心,男人則較為大而化之。但對愛情而言,應該感受是一致的。
  或許麥琪在母親的電話催逼之下,她決定要回以色列,而此時阿拉法特也感受到愛的真實,於是他決定把麥琪給他的錢還給她。這也說明是男人的真性情,此時已經不分國仇與家恨,僅存的是男女單純的情與愛。而這些點滴,麥琪是了然於心的。
  阿拉法特回到父親的阿拉伯餐廳打工,而麥琪的友人莎夏替麥琪拿離婚證書來讓他簽字,透過莎夏的說明,阿拉法特才證實麥琪是愛他的,這也顯示了阿拉法特的懦弱與沒信心。但這也必須從兩個國家過去的恩怨談起,其中的陰影也會影響到彼此的決定。
  另一段戲是阿拉法特常去試鏡,但每次都要他飾演炸彈自殺客,這似乎是已經被定型的結果,雖然也曾發生很多炸彈客的事件,但在當時其實有著必然的背景與因緣,但西方世界的人,普遍的認知是聽到巴勒斯坦立刻就想到炸彈客,也難怪最後阿拉法特拒絕再去試鏡。而麥琪卻也發現阿拉法特的天份,因此在離別前送他一本編劇的工具書,這應該是一個伏筆,也就是將來的阿拉法特會是一名出色的編劇。
  「愛」片將兩段不可能的男女互動牽扯在一起,成就了讓人愉悅的愛情故事,雖比不上另一部「愛在紐約」的卡司,但不失為一篇有趣的作品。

更多精彩的導讀分析請上網搜尋 「黃英雄電影部落」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


撰稿:黃英雄 老師

序號 檔案下載 線上聆聽 下載狀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