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臺北市立圖書館─視障電子圖書館

:::

莫妮卡(Sommaren med Monika)

莫妮卡(Sommaren med Monika)(目前無書封)
題名
莫妮卡(Sommaren med Monika)
出版資訊

第六屆「KEEP WALKING 夢想資助計畫」
臺北市立圖書館 啟明分館
用「心」看電影 - 為視障朋友重塑電影
莫妮卡(Sommaren med Monika)

講授人:黃英雄 老師
放映日期:2023 / 3 / 11 上午 9:00

片長: 95 分鐘

瑞典 / 1951年 / 普遍級

導演:英格瑪.柏格曼(Ingmar Bergman)
主演:哈里特.安德森(Harriet Andersson)
拉斯.埃克伯格(Lars Ekborg)

◎ 劇情簡介
哈利蘭德在一家玻璃家俱用品店上班,在一家酒店中,哈利認識了極為外向的莫妮卡,兩人立刻打得火熱。不僅常約會看電影,莫妮卡似乎極為沉迷在兩人的嬉戲歡樂中,每次都表現不想回去的想法。
哈利的母親在他小時候就生病亡故,他與父親一起生活,而現在父親也因生病而必須住院,於是哈利便帶莫妮卡去住父親留下的小遊艇。
但兩人的交往卻惹惱了萊利,萊利原本喜歡莫妮卡,但莫妮卡卻選擇了哈利,萊利心生不滿,於是躲在暗中偷襲哈利,哈利吃了虧,但莫妮卡勸他勿衝動,因為她覺得萊利是一名危險人物。
哈利與莫妮卡駕著小遊艇四處停泊在岸邊,兩人採野菇為食,但莫妮卡漸漸對吃野菇感到厭倦,她建議去偷別人家種的蘋果,但哈利在採蘋果時,莫妮卡卻到另一處偷喝牛奶,不巧被主人發覺。
主人雖報了警,但也提供雞肉與牛奶,莫妮卡覺得為何別人都那麼幸福,而她是與貧困脫不了關係,於是她搶了整隻雞往外狂奔,雖然與哈利會合並開船離去,但她卻責怪哈利為何讓她被主人捉到。
此時莫妮卡發現自己懷孕了,兩人不得不回哈利的家,哈利的姑姑帶他們兩人去辦結婚登記,雖然年紀未成年,但總算辦妥了結婚登記,並且也順利產下一名女嬰。
為了擺脫貧困生活,哈利白天去上班,晚上去讀書,期望將來會有較好的生活方式。然而莫妮卡似乎玩興很大,在白天她會假裝自己外出找工作,要姑姑來帶孩子,而她卻到外面去與其他男人鬼混,甚至有一天哈利到外縣市工作,但工作提早一天結束,沒想到他回家時,竟發現莫妮卡與萊利在床上,這使得哈利倍受打擊,他默默地退出門外,但兩夫妻便陷入了爭執。
莫妮卡一直希望自己有更多的新衣,以便她能風光外出。哈利似乎已經預感他的婚姻即將陷入分裂的邊緣,但他似乎沒有能力挽回。果然有一天,莫妮卡趁哈利不在時,便偷偷離家出走了。

◎ 劇情分析
英格瑪.柏格曼是瑞典的舞台劇與電影的大導演,他從四十年代開始創作,基本上每十年就會有主題上的另類探討。譬如他最有名的作品「野草莓」與「第七封印」,都是後期探索生死的議題,也使得柏格曼擠身於世界影壇的巔峰。
「莫妮卡」是屬於中期的作品,對於人在成長過程中遭遇到的困頓與挫敗,人如何沉淪於其中,或者如何去正面迎對,柏格曼以極端寫實的敘述手法完整呈現,他如實地呈現了現實,也許貧富的差距,會使得人性產生極端的扭曲,但出自人本能的慾望,卻會導致墮落與沉淪,導演的解剖刀直逼真相,大膽地剖析適用於任何一個世界的人生百態。
十八歲是屬於燦爛與希望的階段,但卻也因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有時撞擊到尷尬的遭遇,便很難自處。在矛盾的衝突中,很難尋找到心靈的天秤。
五0年代的社會,還是相當保守,但這卻無法阻擋,莫妮卡的好動與外向的性格。十七、八歲的莫妮卡,正像一朵最璀璨的花朵,她的熱情無處隱藏,也大膽地向外四處放射,在那個極少外在刺激的年代,莫妮卡大膽地釋出自己僅有的熱情,她的男友隨處更換,最終選定了可以帶她出遊的哈利。
也許是因為貧困的環境,使得莫妮卡在自以為是愛情的男女互動中沉迷,對照莫妮卡去偷蘋果的家庭,其中也有一名與莫妮卡近乎同年的女孩,在教養的禮儀中顯的文靜而脫俗,而這與莫妮卡的野性便有了強烈的辯證。誰能肯定,那樣的教養之下而令人讚嘆的規矩,就絕對是人性中絕對的真諦?
莫妮卡的放蕩,是建立在對這個社會體制的不滿與反抗,但在逾越道德與社會規範的紅線後,卻無法及時煞車,反而更進一步去挑戰慾望的極限。
生命也許值得挑戰,但最終絕對是過與不及都無法找到正確的答案。莫妮卡是一名失去中心思想的愛情失敗者,慾望的躁動並非是愛情,她無法在這個社會中找到定位,本能地釋放自己的女性魅力,而這也吸引了哈利的介入,也正因父親因到醫院就醫,無法管束哈利,甚至父親留下的那艘小遊艇,便成了兩人激盪慾望的所在。
四0年代的柏格曼,極力在人性深處的善惡對立作出批判,從中便慢慢碰觸到人性的卑劣與不堪。而這一切,是否真的來自外在環境的匱乏而自我墮落?從而便在顯學中必須呈現的救贖與希望?
莫妮卡是人性中不安的代表,也是柏格曼年輕時的一些元素,但這些其實也正是那個年代,被社會所壓抑與隱藏的不安。
那個保守的社會氛圍中,尚未有過男女平等的口號,莫妮卡也許做了一些示範,但柏格曼卻沒有提供日後的線索,在有了下一代的女兒之後,莫妮卡選擇拋夫棄女,她邁向一個屬於她自己的未知世界,吸引她的只有無盡的慾望,呼喊她的是無窮的男女歡愉,而這其中也包含了她貧乏的社會環境。
莫妮卡似乎沒有意願在解決困頓的意志中,讓自己走向新的路程,她始終忠誠於她自己的慾望,因為身體賦予了她無窮的慾望,她無法真確地認知過去與未來,似乎只有當下的認知。而令人遺憾的是,這種認知卻只是情慾的躁動,而非是傳統的男女認知。
「莫妮卡」這部電影並沒有強烈的戲劇情節,但在一九五一年,卻是柏格曼相當賣座的電影,某種角度而言,柏格曼釋放了那個年代年輕人心靈中隱藏的不安,猶如一面鏡子顯現了自我內心的世界,在彼此的對照下,提供了那個世代中每個人的不安與吶喊。也從而點出每個人成長過程中,屬於十八歲的尷尬與矛盾。
莫妮卡這名對愛情躁動的少女,並非只有存在於北歐的瑞典,而是普遍存在於每個國家與社會,畢竟人性總是一致的。對於人性的探討,也許是出於導演的自我探索,但又何嘗不是每個人的寫照?
重要的是那個年代,就能如此肆無忌憚地,提出明確而嚴厲的批判,對照當時的台灣電影圈,就能了知柏格曼的才氣之所在了。
台灣在一九五一年應該是電影的萌芽期,似乎也只有一些人,將日本的影片當作學習的對象,以相當粗糙的手法,拍出一些「台語片」。而對於所謂的北歐電影,應該只是聞其名而不曾觀賞。
拜電腦之賜,現今能夠重現當時的柏格曼作品,應該是一件令人愉悅的事。台灣現今有屬於自己的電影創作,但每一位導演,也都有屬於他自己的心路歷程與創作,但能像柏格曼如此有自己堅定信仰與思維的導演,是屈指可數的。
愛情也許是電影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題材,柏格曼在四0年代,大力提倡愛情電影,但在之後便進入人性深處的探索,甚至後期開始探討生於死的議題,這應該可以給現代電影從業人員一點參考。從這個角度去深思,「莫妮卡」便成了一部相當令人讚嘆的電影了。

更多精彩的導讀分析請上網搜尋 「黃英雄電影部落」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


撰稿:黃英雄 老師

序號 檔案下載 線上聆聽 下載狀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