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臺北市立圖書館─視障電子圖書館

:::

瑪麗娜之橋(Marina)

瑪麗娜之橋(Marina)(目前無書封)
題名
瑪麗娜之橋(Marina)
出版資訊

第六屆「KEEP WALKING 夢想資助計畫」
臺北市立圖書館 啟明分館
用「心」看電影 - 為視障朋友重塑電影
瑪麗娜之橋(Marina)

講授人:黃英雄 老師
放映日期:2021 / 12 / 4 上午 9:00

片長:124 分鐘

比利時 / 2016年 / 普遍級

導演:史泰.康尼斯(Stijn Coninx)
主演:多納泰拉.菲諾基亞羅(Donatella Finocchiaro)
   伊芙琳.伯斯曼(Evelien Bosmans)

禮讚:榮獲 比利時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美術設計獎
   榮獲 奧斯滕德影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劇本
   榮獲 德國艾登國際影展 最佳影片
   榮獲 世界原聲帶設計大獎 觀眾票選獎
   狂掃比利時票房!每12人就有1人看過,口碑爆棚

歡淚交織的逐夢旅程,義式情歌的曼妙搖滾
哼唱琅琅上口的曲調,歌頌愛情萌芽與夢想
永世情歌傳唱六十年,比國史上最暢銷的金曲歌手

◎ 劇情簡介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意大利陷入了蕭條不景氣,很多人紛紛到比利時當礦工,薩瓦多也隻身前往,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將妻子伊妲、兒子洛可與女兒萬達接到比利時,但到達後才發現礦工的環境極差,就算家屬的住所也是極端惡劣。
  洛可到學校受到不平等的待遇,但等到要再接受更進一步的教育時卻被拒絕了,理由是礦工的孩子只能當礦工。但洛可卻不願入坑,於是他去學汽車修理。
  小時候,洛可就喜歡雜貨店老闆的女兒海蓮娜,他曾花錢買棒棒糖請她吃,長大後的海蓮娜,被父親安排與富婆的兒子何納交往。在一次修車中,忘了替何納的車子加機油,導致車子拋錨,這使得洛可失去了工作。
  洛可喜歡手風琴,為了參加比賽,必須換一台一百二十貝斯的,雖然母親暗中資助,但依然不夠,賣手風琴的老闆是意大利人費歐奇,遂以低價賣給他。
  在比賽中洛可得到第一名,獎金一千元,但父親的礦區發生災變,這是一九五六年,共死了二百六十二人,其中一百三十六人是意大利人。
  洛可向修車廠借場地練團,其中司特是鼓手,賈斯是吉他手,克勞斯是薩克斯風手,而修車廠的老闆兒子蓄博是貝斯手。他們晚上在小學同學傑奇開的酒吧演奏,因為要租各種器材,所以沒賺什麼錢。而洛可因沒有演唱證而被罰款,不得已,洛可只好走黑市買賣,終於有了一張表演證。在演唱中,看見何納帶海蓮娜來酒吧,臨時看到「瑪麗娜」三個字,於是當場即興創作了一首歌。
  這首歌感動了東尼布魯諾,於是約第二天去錄音,而當夜海蓮娜與何納爭吵,海蓮娜遂來找洛可,兩人站在橋上躍入河中,並在一艘船上裸體相擁,賈斯來接洛可,而讓海蓮娜獨自回去。但第二天錄完音,警方卻控告洛可強暴海蓮娜,後來知道是何納所為,因為他是未婚夫故不起訴。在走投無路下,洛可又逢父親腳受傷,正欲入坑挖煤時,卻傳來唱片熱賣的消息。
  最終洛可到紐約卡內基音樂廳演唱,而他的歌也成為世界的名曲,洛可於一九八九年逝世。
◎ 劇情分析
五0年代意大利歌手洛可葛蘭(Rocco Granata)當年以一首瑪麗娜(Marina)風靡全世界,他原本是意大利人,從小隨父親到比利時挖煤礦,但對音樂相當著迷的洛可,憑著一把手風琴,不畏惡劣命運的挑戰,最終獲得成功,導演以傳統式的手法,重新詮釋了洛可的故事。
  意大利是二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戰後國內一片蕭條,為了生存,很多人選擇到比利時挖煤礦,但卻得忍受二等公民的待遇。但為了養活一家人,薩瓦多先行出國,而後再接妻子及洛可,洛可的妹妹萬達也就順理成章在比利時受教育。
  鎮上的雜貨店是傑奇開的,小時候的洛可在見到傑奇的女兒海蓮娜之後,就非常喜歡她,用他自己的銅板買了棒棒糖,然後再送給海蓮娜。雖然洛可並不知道他喜歡的女孩子叫什麼名字。
  一開始,薩瓦多只簽三年合同,但真正時間到了,就算回意大利又能做些什麼?於是不斷地順延,入礦坑挖煤似乎是薩瓦多的不歸路,而他甚至也希望洛可繼承他的衣缽,當挖煤工人。
  但生性樂觀又喜歡音樂的洛可,卻直覺自己有屬於自己的路要走,父親似乎也拗不過他,只好將手風琴又從盧奇諾的手中買回來。因為洛可要參加狄恩馬丁模仿才藝大賽,但只有八十個貝斯的舊手風琴,實在很難發揮,所幸賣手風琴的老闆是同鄉,而且又見洛可極富音樂天份,遂將120貝斯的名牌手風琴Stradela半買半送給他。
  有了最好的手風琴,洛可如虎添翼,果然在才藝大賽中奪魁,當時也受到經紀人東尼布魯諾的賞識。但薩瓦多卻不贊成兒子搞音樂,不得已洛可只好去修車廠學習修汽機車的技術。
  薩瓦多與妻子伊妲出門時,很多人都認識伊妲。原來為了貼補家用,伊妲暗中為其他挖煤工人洗衣服,這使得薩瓦多覺得沒面子,夫妻倆免不了一番爭吵。
  海蓮娜長大後與富家子何納訂婚,兩人開車來保養,洛可忘了加機油導致汽車拋錨,洛可也失去了工作。一九五六年比利時發生了史上最大的礦災,死了二百六十二人其中二分之一是意大利人,而薩瓦多幸好逃過一劫,雖然入院治療,但胸部已染矽肺症,時常咳嗽不止。
  戰後的年代,無論在什麼地方都是困頓的。五0至六0年代的台灣也是一窮二白,要找個工作真是談何容易,而能夠工作的無非是奉獻自己的勞力。父親是礦工,當然他不敢有什麼奢望,也只希望洛可也去當礦工。
  但五0年代,意大利首先意圖突破僵局的,其實是電影。縱然外在環境不理想,但總必須找出一條可行之路,在種種考量中,電影工作人員找到了突破點,他們揚棄了攝影棚,完全取材於四周的「貧困」。歷史上稱這個時期的電影為「新寫實主義」,其膾炙人口的作品,便是聞名全世界的「單車失竊記」。而這股風潮影響了六0年代的法國電影,河左岸派與筆記派為主的潮流,甚至影響了七0年代的台灣,只是台灣改了一個名稱「健康寫實主義」。
  這也表示,在最黯淡的時期,正是開創新時代的契機。六0年代的自由主義思潮,不僅開始影響美國,歐洲自然也受其影響。洛可的興味正好與時代的脈動相結合,但應該說,他的天賦與他的思慕在聯結之後,靈感突然湧現而出,他不知道喜歡的女孩叫海蓮娜,只見旁邊的物件有了「瑪麗娜」的名稱,當下以轉嫁的方式,將海蓮娜作瑪麗娜的連結,於是出自內心的傾慕與愛意,即興地創作了「瑪麗娜」這首聞名全世界的名曲。
  這首歌當然被東尼布魯諾發現,於是他要求洛可與他的樂團,到錄音室錄下單曲。只是錄完之後,東尼似乎又感覺風向並非他的想像,所幸洛可憑著自己的毅力及團友的努力,將唱片鋪在各地方寄賣,結果引燃了聽眾的喜愛,也開創了洛可的傳奇世界。
  洛可與海蓮娜半夜在橋上的裸體相擁,這一段導演刻意保留了一些神祕,究竟兩人有沒有發生身體與身體的連結,由觀眾自行決定。但吃味的何納卻趁海蓮娜落單時,強暴了她。
  警方由「推論」認為強暴犯是洛可,甚至逮捕了他,而這些事情並未詢問海蓮娜,當然事後再度獲得澄清,但何納因為是海蓮娜的未婚夫,故不予起訴。
  這個事件無非是在探討移民的困頓,似乎所有的犯罪絕對與外來移民有關,抱持這樣的認知是狹隘的偏見。以台灣現今有許多的外來新娘,政府不但極力為她們舉辦各種輔導,而在民間也不曾聽聞有任何不公平的對待,我想這應該是台灣相當引以為傲的風尚與態度。
  洛可終於到卡內基音樂廳演唱,這是每位成名歌星的榮耀,而他的歌聲以瑪麗娜為名,放送到全世界的電台,他成功的走出了父親一度以為的困頓,他也開創了屬於他自己的音樂世界。
  諾可的故事,其實可以帶給很多人一番期許,尤其這種概念是不分時代的,在任何時刻都有人有許多的夢想,但夢想不會無端而現,一切都要靠自身的努力,當然必須加上一點愛的動力,成功之日是可以期待的。

更多精彩的導讀分析請上網搜尋「黃英雄電影部落」


撰稿:黃英雄 老師

序號 檔案下載 線上聆聽 下載狀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