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臺北市立圖書館─視障電子圖書館

:::

流浪摩洛哥(Exit Marrakech)

流浪摩洛哥(Exit Marrakech)(目前無書封)
題名
流浪摩洛哥(Exit Marrakech)
出版資訊

第六屆「KEEP WALKING 夢想資助計畫」
臺北市立圖書館 啟明分館
用「心」看電影 - 為視障朋友重塑電影
流浪摩洛哥(Exit Marrakech)

※影片公播版由星期四電影課提供

講授人:黃英雄 老師
放映日期:2018 / 12 / 1 上午 9:00

片長:123 分鐘

德國 / 2015年 / 輔導級

導演:卡洛琳.林克(Caroline Link)
主演:薩繆爾.施奈德(Samuel Schneider)
   歐路奇.圖科(Ulrich Tukur)

禮讚:多倫多影展正式入選
   華沙影展 德國慕尼黑影展 好評不斷



◎ 劇情簡介
  快要過十七歲生日的班,在放暑假前,校長布魯爾找他到辦公室,除了責備他的操行因毆打教職員而有了缺失,並因他發表在校刊的兩篇文章大大鼓勵他之外,也希望他這趟暑假會到馬拉喀什,在旅途中應該仔細的體現人生。
  班的父母已經離異,母親莉亞是大提琴手,要從德國去巴黎演奏。而父親是一名劇團的藝術總監,現在去摩洛哥演出,班搭飛機去找父親亨利霍夫曼,亨利正在排戲無法接機,但派了司機去接他。
  班因為喜歡坐車搖下窗戶,但司機卻將之鎖死,他一怒之下便下車走路到劇場並與亨利相會。其實亨利已經再娶並生下一名女兒寶拉,班因患了糖尿病,必須時常測血醣並自行打胰島素,而劇場的演職員為他準備了一個別開生面的生日派對。
  班認識了兩個當地人,雙方很投緣,並相約第二天騎機車去見識真正的摩洛哥。在酒吧內,班認識了一名女子卡莉瑪,卡莉瑪希望與他性交易,但班拿二十歐元給她並希望她趕快回去睡覺,但卡莉瑪反而帶他去吃東西,然後帶班回家,但兩人只止於接吻而未發生關係。
  第二天班再去找卡莉瑪,沒想到她正要回老家,班送她去搭車卻不願下車,而與她一起去老家泰宏。班偷了父親的一條項鍊送給卡莉瑪,但卡莉瑪的家人似乎不歡迎班,在長輩到達後竟動手毆打卡莉瑪,並將他們趕出家門。
  卡莉瑪只好去找她在拉巴特的朋友伊莎貝,但此處只能收容女人,班就這樣被趕走了。班甚感委屈,就連測血醣都覺得心好痛苦,此時一名年輕人賈凡主動搭訕,要帶他四處觀光,條件是要三百歐元。
  班的父親報警尋人,在那兩名友人幫助下,才知班已到了泰宏,亨利於是開車去找人,並透過記者發佈相片,果然在「滑沙」的沙漠中找到,父子兩人才開車回來。沿途中有衝突,也一起抽大蔴、下棋,亨利讓班開車,但卻在後來亨利開車時翻覆,先醒過來的班在路邊攔車,將亨利送往醫院而救了他一命。班經歷這些事,也把牙套取下,他似乎真的長大了。

◎ 劇情分析
  德國女導演卡洛琳.林克過去曾以「何處是我家」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在構思十一年的故事「流浪摩洛哥」其實有許多是她的親身體驗。
  在檢視現代家庭的結構時,我們會發現現代與過去有了極大的改變,但不管怎麼改變,家的本質精神是不會變的,而要面對的絕對是青少年的成長過程。在這段尷尬的年齡中,遇見了什麼樣的遭遇,也許都會影響他的一生。一名當老師的人,必須要有責任,在這個時期給予特定的學生一些適當的建議。
  校長布魯爾知道班是個有天份的學生,但因擔任劇團藝術總監的父親,與大提琴演奏家的母親早已離異,而在暑假中班必須去摩洛哥與父親會合,也許旅行會是一次令人永遠難以忘懷的生命階段,布魯爾送他一本「安娜卡列尼娜」,並引用書中的名句:「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布魯爾也鼓勵班,也許應該交個女朋友,這或許是讓一個男孩變成大人的關鍵;這樣的教育方法,也許是值得台灣很多老師可以參考的。
  因為父母的離異,很多西方未成年的孩子都必須東奔西跑,也許很辛苦,但從某一個角度來說,正好也是拓展他們視野的最佳機會。
  班的父親亨利常年在國外執導古典戲劇,在演出後,一名記者向亨利提出疑問,為何會想把西方的戲劇,強行加諸在摩洛哥這個窮困的國度?這其實是一個殖民心態。摩洛哥除了大城之外,其他幾乎無人會欣賞「艾米莉亞」,就算能夠進去欣賞,那又有多大的文化傳遞效益?
  這個問題,亨利其實是無法回答的,亨利一直沉溺在戲劇領域,而在呈現過程,令他滿足的不一定是戲劇,而是戲劇背後的人事交織,許多女演員或許會主動向他示好,於是亨利便擁有屬於他自己的一片天地,他自得其樂在其中,雖然他又娶了另一名妻子,並生了女兒寶拉。
  班對父親是極為陌生的,換言之,有無亨利對班而言都是無關緊要的。屬於這個年齡的班,要的是有自己決斷權的自由。司機將門窗鎖死,使得班情願自己走路,而且走路也更能接近這個陌生的國度摩洛哥。
  班有先天性的糖尿病,他必須時時檢測血醣,並自行施打胰島素。這種疾病並未使得班在這場的冒險之路退卻下來,反而更加激盪出他善良的心靈。
  一群小朋友圍著他指指點點,於是他將攝影機借他們,也將外套送給一名年紀較大的小孩。因為這樣的情形,他在德國是無法看見的,於是他以直覺作了他自己的決定,這種心靈的轉變,其實也是成長的開始。
  亨利在前妻莉亞的叮嚀中,夥同劇團的人為他慶生,而且蛋糕不是班不能吃的巧克力,但這只是一種儀式,班的感動還是有限的,因為他的注意力已經轉移到剛認識的兩名摩洛哥青年,他們相約要去探究真正的摩洛哥。
  夜店內有許多男女在舞蹈,但這只是表相而已,因為裡面的女子都是妓女。從這個看似被音樂舞蹈籠罩其內的夜店,正是貧窮的摩洛哥另一個寫照。
  卡莉瑪主動來搭訕,但班似乎尚未作好準備,他寧可給卡莉瑪二十歐元,並希望她立刻回去睡覺。但這種舉動似乎也混雜了些許的殖民主義心態,也徹底地呈現了摩洛哥的極端窮困,這與亨利的古典劇場,無疑的是一種強烈的對比。
  班與亨利在飯店泳池內的一場戲,亨利游泳速度還是贏了班,這顯示他寶刀未老。但旁邊的妻子一直詢問是否有人要游泳,這也充分顯示,亨利其實很努力要當一名好爸爸,但無疑他絕對不會是一名好丈夫。
  班開始探險的那個晚上,也是他開始成長要離開父親的時刻,卡莉瑪認為二十歐元太少,但依然接受了,雖然班表明他不會與她上床,但卡莉瑪卻帶他去餐廳吃東西,而窗外的流浪漢也對卡莉瑪咆哮,這當然是一個矛盾的情境,因為明知摩洛哥女人與外國男子在一起是怎麼回事,以宗教的立足點,他們會有譴責的聲音,但問題是很多鄉下的家庭,卻都是靠女人在外掙錢,才能有起碼的生活。
  卡莉瑪帶班回到她的住處,也點上蠟燭,但班卻只是與她接吻,畢竟他還帶著牙套,這也是他尚未成年的象徵。而第二天回去亨利責備為何不回他電話,但班似乎我行我素,在他大開眼界之後,所有焦聚都已經放在卡莉瑪身上了。
  沒想到第二天他去找卡莉瑪,正逢她要回老家,班毫不考慮就跟她搭巴士回到鄉下,班在這兒拿下了他的牙套,也與卡莉瑪第一次發生了關係。但卡莉瑪的長輩趕到時,竟然毆打她,原因當然是宗教上不容許女人帶男人回家,但卡莉瑪一句話的回擊竟使這些男人無話可說,因為這個家都是卡莉瑪寄錢回來的。
  但卡莉瑪還是被趕出家門,她與班去找伊莎貝,而此處卻無法留下班,班又開始獨自流浪,並在嚮導賈凡引領下去「滑沙」,這應該是他最奔放的時刻,但父親也在此刻找到他,父子之間的地位互換是一場車禍,班救了亨利,這也使得班更加成熟地對待「家」的認知。

更多精彩的導讀分析請上網搜尋「黃英雄電影部落」


撰稿:黃英雄 老師

序號 檔案下載 線上聆聽 下載狀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