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臺北市立圖書館─視障電子圖書館

:::

13個雪莉(Shirley - Visions of Reality)

13個雪莉(Shirley - Visions of Reality)(目前無書封)
題名
13個雪莉(Shirley - Visions of Reality)
出版資訊

第六屆「KEEP WALKING 夢想資助計畫」
臺北市立圖書館 啟明分館
用「心」看電影 - 為視障朋友重塑電影
13個雪莉(Shirley - Visions of Reality)

講授人:黃英雄 老師
放映日期:2022 / 9 / 3 上午 9:00

片長:93 分 鐘

澳洲 / 2013年 / 輔導級

導演:古斯塔夫 德池(Gustav Deutsch)
主演:史蒂芬妮.康明(Stephanie Cumming)

禮讚:2013柏林影展國際新電影論壇、
 2013香港夏日國際電影節
 2013墨爾本國際影展
 2013捷克卡羅維瓦利影展

◎ 劇情簡介
愛德華.霍普出生於一八八二年,逝世於一九六七年五月十五日。是美國近代史上相當有名的畫家,他的畫風以塊狀的色調,加上色澤冷僻的孤寂感,並由畫中人物來呼應當時的社會環境,從而解說了人際之間的愛與恨,甚至是更深沉的內心世界。
愛德華.霍普秉持著一貫的態度,獨一無二地用繪畫表現出廿世紀初葉至中葉的寂寥與平靜,但又從畫作中深深吸引了觀眾,或許說愛德華.霍普的畫更像是個劇場,每一張作品都生動地呈現戲劇的張力,明明是靜止的畫面,但觀眾卻不自覺地感受畫中人物的故事與因果,就算不想思考,觀眾的眼神也會沉醉在面前的畫作中。
愛德華.霍普出生在紐約,他的老師是美國早期都會寫實畫風的推廣者羅伯特.亨利(Robert Henri),他教出為數不少的畫家,陸續都成為一派宗師,並成為美國重要的畫家。正因為這近乎獨創的風格,使得繪畫論壇的評論家稱呼他們為「垃圾桶畫派」(Ashcan School)。
苦熬多年的愛德華.霍普終於在一九二五年賣出他的一幅畫「鐵路旁的房子」(House by the Railroad),這幅畫現在已成為美國繪畫藝術中的經典之作,同時也是愛德華真正掌握了一系列都會荒涼的創意,從而展開他輝煌的畫家生涯。
霍普最膾炙人口的經典之作,全美國辨識度最高的藝術作品之一,就是現在典藏於芝加哥藝術學院的「夜鷹」(Nighthawks),此畫又名「夜巡者」。其實畫作是描寫紐約格林威治村的某一個街角餐館,餐館內因為夜已深,但尚有四名客人,而餐廳外的街道空空如也,連個行人也沒有。四個人除了一名服務人員之外,其他三個人各自若有所思不發一語,彼此之間更無互動。餐廳內的氣氛顯得寧靜詭異,讓場景雖有燈光映照,但卻顯得更蒼白,畫面右邊的一男一女看來像是情人,對面的男人孤單地坐著,侍者並沒有望向客人,而是看出遠方的街道,彼此之間都沒有互動,雖然同時身處在一個空間,但更確切地說,是每個人活在自己的世界。
這是愛德華.霍普一九四二年的作品,當時芝加哥藝術學院以三千美元購得,時至今日其價格應該是令人咋舌的價碼。
「夜鷹」敘述的是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對日本宣戰,這導致美國本土陷入一股不安的社會氛圍,而這份不安使得一名畫家能夠敏銳的抓住脈絡,將當時美國民眾的普遍不安在畫布上呈現。正因為這種深入思維的情懷,讓畫家與作品變得偉大起來。
一九六七年,愛德華.霍普在華盛頓廣場區的畫室去世,而收藏他作品最多的是惠特尼博物館,藏有他大部份的畫作。巴黎大皇宮曾舉辦愛德華.霍普回顧展,是近代最重大的展覽之一,參觀者必須排隊二小時才能入場,可見愛德華.霍普的作品受歡迎的程度,而這項展覽也被列為一次最成功的回顧展。
愛德華.霍普的作品也影響了廿世紀許多電影導演,如大衛.林區、文.溫德斯,吉姆賈木許以及「13個雪莉」的導演古斯塔夫.德池。
古斯塔夫.德池以一名畫中的女人「陽光與女人」中的畫中人物,虛構了這名雪莉,時間從一九三一年巴黎的一家旅館開始,雪莉入住到一個陌生的世界,她一人衣服單薄地在房間,看似等待,但又似乎她想完成一件事。不久她似乎參觀了一個戲劇節目的演出或者參加了音樂會,總之她又從巴黎回到了紐約。
第二段是一九三一年九月十一日星期五,雪莉參觀了由柴可夫斯基的挪威舞曲3號的表演,甚至在晚上十點再去舞廳跳舞。
第三段一九三二年八月廿八日星期日,雪莉應該是一名舞者,她參觀了紐約許多的群眾劇場,晚上去咖啡廳。夜晚應該是他的男友「紐約郵報」的攝影記者史蒂文,史蒂文入內,而雪莉開窗望出窗外。當時美國剛歷經大蕭條的低潮,街上有許多鄰居在領救濟物品。
第四段一九三九年八月廿八日星期一,因世界局勢愈來愈緊張,美國國內也開始有了防衛,在這一段中提及格但斯克的防衛已經就緒。這段提及強尼與馬沙,也提及美國總統的夫人愛莉諾.羅斯福,雖然有白宮的影子,但電影卻也是日常不可或缺的餘興。
再來一段是一九四0年八月廿八日星期三,二次大戰已經如火如荼,雖然維也納落入納粹手中,但維也納合唱團依舊高歌昂唱。這是紐約晚上十點,史蒂文似乎累壞了,電話響,他累得不想接。
一九四二年八月廿八日星期五,紐哈芬晚上十點,雪莉去劇場,提及了車輪的發明人喬治.安卓波斯,其妻子艾克歇西爾,她的母親是圍裙的發明者。戰爭帶來恐懼,每天似乎活在死亡之中,但卻無人說實話。
一九五二年八月廿八日星期四,理查.尼克森參選參議員,而此時又爆發韓戰。雪莉似乎整晚未睡,有人關心問她要不要看醫生。而因政治因素,伊利卡山成為告密者,而雪莉開始痛恨共產黨。
一九五六年八月廿八日星期二,紐約晚上十點,戰爭結束了,史蒂文在屋內聽收音機,他與雪莉在山谷的房子,兩人一起觀景,既親密又疏離。
一九五七年八月廿八日星期三,在納什維爾,下午6點,史蒂文在拍攝,在他眼中也許彼此可能是陌生人。
一九五九年八月廿八日星期五在鱈魚角,這一天似乎要發生什麼大事,雪莉翻身面向牆壁,似乎在陰暗中,但太陽終於露臉了。
一九六一年,八月廿八日星期一上午七點,史蒂文去看眼科,而雪莉在房內全身裸體。雪莉感受到生命餘生的殘機,在車上回想醫生的話。
一九六三年八月廿八日星期三,觀賞戲劇有關布里俄尼島的故事,中場休息卻反而虛無漂渺。雪莉似乎搬家了,她回頭看,史蒂文已經不見。記憶中他似乎在沙盧瑟洛爾娶過名叫泰莉莎朗格洛的女人。
一九六三年八月廿九日星期四在阿爾巴尼,雪莉回到鱈魚角站在窗口,似乎有廿五萬人湧入重建的歐洲,而此時美國燃起了黑人平權運動。雪莉去羅馬,艾蜜莉狄金生加入了生活劇場,也和路易吉諾夫合作新作品。
雪莉是一名左派人士,她感覺到生活如浮萍,她喜歡劇場,但在夢中卻見不到劇場,在同一個空間雖然想儘量靠近但卻又無比疏離。
「十三個雪莉」藉用愛德華.霍普的畫作,虛擬出雪莉這個角色,透過雪莉近乎日記的表現與敘述,於是畫作中的風景加入電影之間的對話,呈現一九三0年至一九六0年代中期的美國。
從表相的呈現,觀眾立刻可以感受到這三十多年的世界變遷,不只是雪莉個人的感受,其實也是一段歷史的再現。
雪莉是由維也納「液體空間舞蹈團」(Liquid Loft)中知名的舞者史蒂芬妮康明演出。雪莉的性格雖然偏左,但她卻歷經生命中所有一切的態度,她尤其喜歡看電影、旅遊、爵士樂。但雪莉是個腳踏實地的人,她很擅長處理自己在生活與工作上面臨的任何問題。她不隨便攪和,但她的生命卻充分表現出對藝術與政治是一名色彩鮮明的人。而這正是本片的焦聚。

更多精彩的導讀分析請上網搜尋 「黃英雄電影部落」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


撰稿:黃英雄 老師

序號 檔案下載 線上聆聽 下載狀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