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臺北市立圖書館─視障電子圖書館

:::

喜悅(To Joy / Till Gladie)

喜悅(To Joy / Till Gladie)(目前無書封)
題名
喜悅(To Joy / Till Gladie)
出版資訊

臺北市立圖書館 啟明分館
用「心」看電影 - 為視障朋友重塑電影
喜悅(To Joy / Till Gladie)

講授人:黃英雄 老師
放映日期:2023 / 11 / 4 上午 9:00
片長: 95 分鐘
瑞典 ∕ 1950年 ∕ 普遍級

導演:英格瑪.柏格曼(Ernst Ingmar Borgman)
主演:馬傑–布里特.尼瓦森(Maj-Britt Nilsson)
博格.馬斯騰(Birger Malmsten)

◎ 劇情簡介
斯迪格與瑪塔都是小提琴手,也在同一天向樂團報到。兩人的感情遂越來越近。
斯迪格一直有野心想成為樂團的首席。但在一次機會中他的獨奏卻失去了水準,等到第二天報紙上的評論將他說得一文不值,斯迪格的心情遂陷入焦躁與不安。
斯迪格知道樂團中有人對瑪塔的評論不佳,表示只要男方願意應該很快可以與她上床,而甚至瑪塔在過去似乎也有過一段婚姻。
但斯迪格並不在意這些,他毅然決然與瑪塔結婚,甚至瑪塔很快就懷孕了。但斯迪格的情緒相當不穩,甚至在發脾氣時,也會懷疑現在肚中的孩子是不是他的骨肉?
這個時候,斯迪格認識了一名老作家,作家很欣賞斯迪格,而斯迪格也在複雜的情緒中,與老作家年輕的妻子尼莉有染,這一段婚外情一直持續著,在瑪塔懷孕期間,在生下女兒與兒子萊西之後,瑪塔的情緒也開始與斯迪格衝突。
瑪塔因責問丈夫與尼莉的事,甚至因收入不好影響了家計,在激烈爭執中,斯迪格竟瘋狂地揍了瑪塔,瑪塔也曾提及要分手的事,因為他想搬到城市去,這段期間瑪塔始終拒絕與丈夫同床。
老作家桑德比中風了,很多人都認為是他年輕妻子尼莉下了毒,而瑪塔也決定帶小孩離開。但三個月之後,斯迪格又去接他們母子回來。
夫妻倆就這樣在分分合合中渡過,瑪塔始終無法忍受丈夫與其他女人的糾纏,雖然他自己也曾有過一些往事,但忌妒的情緒始終攀滿了他的心思。
斯迪格在經過七年之後,似乎也認知到他的感情世界其實只有屬於瑪塔,終於決定浪子回頭,也決定要將全部感情放置在瑪塔余孩子們身上,他又親自搭車去找到瑪塔,這回瑪塔帶孩子回來時,也順便買了一個取暖的石蠟爐,沒想到石蠟爐卻爆炸,瑪塔重傷死亡,而女兒的臉部也受了傷,送醫急救,斯迪格正在樂團中團練,聽到噩耗急急趕回,但卻再也無法挽回過去的那份與瑪塔的愛,斯迪格也只能在回憶中回想過去種種的喜悅。

◎ 劇情分析
人生在世,從傳統的角度而言,在男女相互有了感情之後,當然就會結為連理。然後結婚後生兒育女,於是這個家庭就又了傳承,而這樣的過程似乎已經成了傳統。雖然現在男女互動的情形開始有了變化,新的認知是男女可以相互交往,但卻不一定必須要結婚,更令人訝異的是有更多的男女住在一起,也不見得必須生下一代。
世界上已經有許多國家都普遍存在這種現象,導致人口的出生率成為負成長,這個問題其實在其他國家也都普遍有這樣的現象,甚至把這個議題列為國家必須應對的政策。
其實有結婚或不結婚,這都是人世間眾多難題的重中之重,但不必著墨於表相的人間儀式,本劇就是導演刻意跳脫傳統窠臼,而將故事主軸放在人生的情緒與呼應而出的生命價值觀。
夫妻之間終其一生都不會吵架的,幾乎是不可能的,但若說夫妻或人際之間都必須面對這些情緒的困擾,其實也並非全然如此。
佛法將我們這個世間稱為「堪忍」,這大意是說,人從出生到死亡雖然令人感嘆的機會很多,但也不盡然全部都是負面的,因為人在世上也會承接更多的喜悅。每個人仔細想想,必然可以發現人生在苦痛之餘,其實還是會有許多的快樂過程,也就是人世間必然是苦痛與快樂的融合體。
人與人之間所以會有許多紛爭,那是人活在世上,每當眼睛睜開時,就開始面對六塵,不斷地檢擇,有檢擇就一定分出善與惡。這兒所說的善與惡並非泛指心中的善惡,而是六塵中的一切,正因為我們會選擇好的;排斥不好的,然後就會在自己的心中種下一些種子,而這也就是人類所說的脾氣與性情。
不管男女,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便不斷地薰染,而形成的習氣種子,就會影響到下一世的長相以及其周遭的環境。斯迪格與瑪塔兩人都是學小提琴,這共同的興趣也許就是前輩子種下的習氣業緣種子,從而導致今生共結連理。
斯迪格在婚後,可能因為瑪塔懷孕而導致外遇,外遇的對象是一名相當固執的老教授,因為極為欣賞斯迪格的才華,遂常帶斯迪格回家,也因為這樣導致斯迪格與教授的年輕妻子尼莉有了婚外情。事實上,斯迪格起先是拒絕的,但當他知道妻子瑪塔過去曾結過婚,甚至也有一些樂團同事在他尚未結婚前,就偷偷告知若他願意瑪塔很快會成為他的獵物。
或許是這些因素在斯迪格的腦海中就形成一股怨氣,最終還是違背婚姻的誓言而與尼莉打得火熱,而也在此時老教授卻因中風而行動不便,這些令人沮喪的情形接踵而至,也使得斯迪格更加理直氣壯,並責問妻子現在懷孕的孩子是否是他的親骨肉?
瑪塔當然是否認的,但夫妻之間若已談論過去的瘡疤,勢必會讓兩人關係陷入低潮,甚至會延伸更難堪的衝突。以現在年輕人的觀點來說,兩人在交往開始之前的事都是屬於對方的隱私,其實對方事無法置喙的。但斯迪格或許是為了掩飾自己錯誤,於是把妻子過去的事一起談論,這當然是相當懦弱的行為,而從此刻起,兩人便時常爭吵,然後暫時分開,而在分開之後,斯迪格卻又去將妻子接回來。
現今的男女互動似乎有少不了這樣的框架。也許這種男女互動是人類中複雜的情緒中的一環。仔細分析便可知道斯迪格為何在兩人分手後又去將妻子追回?其原因是在分離之後才會去體現過去兩人之間種種的好,而這種愉悅的情緒絕對是勝過對方的過錯。
這種在善惡情緒對待中最後的結論應該是絕對是喜悅多於困頓。而這也是這部電影明明是悲劇,為何片名必須以「喜悅」為名?
柏格曼以一種超然的態度來處理男女複雜的情緒,人生一遭會遇見的事,實在太多,當然每個人都會將喜悅認為是結婚的真正精神,但不管宗教或世俗看待總是以善的角度來看待,甚至認為這是唯一的答案,而有關「惡」的這些緣由則以遮蓋的方式,儘量不把這些衝突的是由隱藏,因此在教育上都會教導每個人應朝善的角度思考。
其實要真正探索真相,必須將事實攤開,然後以客觀的精神來呈現。而每個人在認真探索之後,便發現原來人類或其他有情出生在這個世間必然有其緣由。為何一對男女會在芸芸眾生中相遇甚至進一步相戀而結婚,在建立一個家庭之後又生一對兒女。
然而最終瑪塔帶著一雙兒女回來團聚之後,竟然因帶回來的石蠟爐爆炸,導致瑪塔死亡,女兒也受了傷。此後,斯迪格心中對妻子的態度,應該全部改觀,也就是他若重新檢視與瑪塔結婚後所經歷過的風風雨雨,那他將會發現過去縱然有許多糾葛,但以持平的態度來觀察,竟然發現兩人在一起的時光大部分都是喜悅的。柏格曼以最後一場的團練,斯迪格在臺上拉著小提琴,卻見到兒子萊西一人坐在第一排的最旁邊的椅子聆聽他的琴音,這正是一種具象的生命態度與傳承,這便是真正的人生。

更多精彩的導讀分析請上網搜尋 「黃英雄電影部落」https://yheromovie.blogspot.com/

撰稿:黃英雄 老師


序號 檔案下載 線上聆聽 下載狀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