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臺北市立圖書館─視障電子圖書館

:::

老師的黑板(The Blackboards)

老師的黑板(The Blackboards)(目前無書封)
題名
老師的黑板(The Blackboards)
出版資訊
講授人:黃英雄老師
放映日期:2010/10/9

片長:80分鐘

伊朗 / 2000年 / 普遍級

導演:莎米拉.馬克馬巴夫(Samira Makhmalbaf)
演員:巴曼.戈巴迪(Baham Ghobadi)
   薩伊.穆罕默德(Said Mohamdi)
得獎: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洛杉磯影展評審團特別獎

◎ 劇情簡介
在伊朗與伊拉克邊界附近,雖然地勢險惡,卻是走私者必經之路。這一日有一群唸了幾年書的人各揹了一塊黑板,試圖找到學生,以期從他們交換的食物中獲得收益。在一條分岔路上薩伊與雷萬二人與其他人分道揚鑣,然後兩個人又分成兩路。  

雷萬在路上遇上一群走私的小孩,他們各揹了一大包走私物品,雷萬問小孩是否識字,大家都推說不認得。雷萬願意教他們認識字,但大部份的小孩都對他不理不睬。後來才知道小孩對陌生人是極端防備的。只有一名也叫雷萬的小孩自願請雷萬教他寫名字。  

一名牙痛的小孩哈亞常常說一段故事,謂他與其他朋友上山抓到一隻兔子,哈亞不要朋友殺兔子,因為那是違背天意的,可是當其他人並未把他應得的那份兔肉分給他時,他還是很生氣。在懸崖上哈亞不小心掉落崖下,雷萬下去救他,並將黑板鋸成三份,用黑板兩邊做成斷腿支架。在邊界附近,小孩混入羊群中,試圖越過邊界,而雷萬也獲得好心的牧羊女提供現擠的羊奶。只可惜是邊界守軍還是發現了走私的小孩,紛紛開槍後,雷萬倒地命運未卜,而小雷萬好不容易在黑板上寫了自己的名字,但終究敵不過命運而死於槍下。  

薩伊在路上遇到一群伊拉克人,他們欲越過邊界回到自己的故鄉,只是迷路了。薩伊找不到人願意識字唸書,也無人願提供一點麵包或水。倒是因一名尿不出而痛苦的老者無法行走,遂有人提議以五顆核桃為代價,借用薩伊的黑板當擔架。同時要求薩伊若能帶他們到邊界願給他四十顆核桃為代價。老者自覺來日無多,希望將女兒哈蘭嫁掉以了心願。於是薩伊就這樣娶了哈蘭,也在黑板上寫下「我愛你」的字教導哈蘭。然而哈蘭始終不回應,這讓薩伊相當失望。事實上哈蘭唯一透露過心聲的是她這一路回鄉嫁了不少人,但唯一能讓她感到依靠的當然是她的兒子阿強。半途被
軍開槍射擊,老者嚇得尿了一褲子。終於到達邊界,他們欲利用霧氣過邊界,但哈蘭不願留在伊朗,於是又與薩伊離婚了,而哈蘭得到那塊黑板為賠償,上面依然寫著「我愛你」…。  

◎ 賞析
擅長以人生中的小事件擴大為深層的意義解說,是伊朗電影極大的特色。過去的「蘋果」如此;「老師的黑板」基本上也是相同的調性。  

導演莎米拉.馬克馬巴夫十八歲時就拍了「蘋果」揚威於坎城影展,「老師的黑板」則再度證明她的成名並非浪得虛名。  

本片提供的影片背景是伊朗與伊拉克的邊界,這兒因種族的問題而相當複雜,尤其庫德族居於兩國之間,間接地有了外人難以一探究竟的民族矛盾與對待。  

之前庫德族的導演巴曼.戈巴迪( Baham Ghobadi )以庫德族語與角度拍攝了「醉馬時刻」以及「烏龜也會飛」。而巴曼應莎米拉請求,在此片下海演了雷萬這個腳色,是相當有意思的事。  

全片的故事其實很簡單,卻透發了許多歷史的恩怨以及艱困環境中的人性悲鳴。以那群自稱是「騾子」的小孩為例,他們不是想像中的都是文盲;但為了存活,他們不得不冒著隨時會被邊界守軍開槍射殺、與隨時會跌落崖下身亡的危險走私。但這些顯而易見的危機只是威脅的一部份,他們還得防範身份不明的人的拐騙與陷害;這也是為什麼雷萬問這群替走私客揹負走私品的孩子時,大部份的人都騙雷萬不認識字。直到雷萬與他們漸漸熟悉了之後,小孩才告知因家人交待不能信任陌生人故而說了謊。  

真正不識字而有意想學的只有一名也叫雷萬的小孩。小雷萬分了一小片麵包給雷萬,要求他教導名字的寫法。一路上小雷萬興致勃勃地唸著發音,但最終小雷萬在黑板上寫下自己的名字後,竟然受到邊界守軍開槍射殺。寫有雷萬名字的黑板覆蓋了小雷萬的屍體,這樣的畫面實在是相當令人痛心與諷刺。  

兩伊之間因為長年的爭戰與宿仇,封閉了相互的連繫。而邊界的設定,使得更早之前居住在邊界附近的人被阻隔了回家的道路。另一名教師薩伊遇上這一大群伊拉克的老人,在臨老之際興起了落葉歸根的念頭,雖明知有生命的威脅,卻無法阻隔他們回鄉的強烈意願。  

然而戰爭不但毀了他們的老家戴索村,也使得他們不認得原有的道路面貌而迷失在黃土高上上。薩伊的出現對他們是全無意義的,多認識一個字與能不能回鄉完全無關,倒是那面黑板能派上用場。餓得兩眼昏花的薩伊答應以五顆核桃的代價將黑板當成擔架,眾人抬著那名攝護腺腫大的老者繼續往前行,也因為老人急欲將女兒嫁掉,薩伊便糊里糊塗結了婚。以阿拉之名為見證是勝過國家的律法的,這件婚事有些令人啼笑皆非,以黑板隔起的洞房,將小孩趕走後,薩伊煞有介事地教導哈蘭三個字「我愛你」。這三個字對一般的影片而言並無稀奇,但在回教國度能如此明目張膽
倒是個首例。  

哈蘭並不理會薩伊,黑板上那三個字也許在精神領域中有太多的意義,但哈蘭在一路的奔波中歷經了太多的苦難,認知到身邊的男人猶如上車的乘客,到了站就會下車離去;薩伊對她而言,是目前能保護她的兒子與父親的人,因為那塊黑板讓他們全家起碼避過了短暫的危機;但最終她會回到伊拉克,而能跟她在一起的只有她的小兒子。  

薩伊是一名盡職的老師,他寧可利用洞房花燭「日」,盡心盡力地教導妻子認識字,但妻子的冷漠使他相當失望。哈蘭的父親三天無法小便,連走路都有困難,而最後尿得滿褲子竟是因為邊界守軍的槍擊,因為驚嚇而解決了困頓。這樣的生命是何其卑微?人生是何等的不幸? 而這些荒謬的行徑也間接直指了這塊土地上苦難的許多緣由。雖然無力或無意在政治或軍事這個區塊介入太深而間接帶過,或者是以山頭上成群會攻擊人的鳥群作為隱徵,其他則是屬於人性的卑下與屈從,唯一還有一點殘存信念的就剩真主阿拉了。  

這批老人到達邊界時興奮地跪地親吻土地也感謝阿拉。薩伊獲得他們答應的報酬四十顆核桃,卻因不願隨妻子到伊拉克而離婚。而那塊黑板變成贍養費被哈蘭帶走了。哈蘭揹著那塊寫有「我愛你」三個字的黑板,變成影片的結尾。造就了映像語言極為精準的詮釋,許多隱微曲折的潛伏思緒便在觀眾腦海中慢慢浮現了。  

失去黑板的薩伊生活將何以為繼已經不是重點,導演要告訴我們的是人生的荒謬與無奈,雖然如此,這些生命依然努力地存活著;正如雷萬的黑板為了救掉下山崖的哈亞而劈成三片,因為此刻黑板正好是斷腿最好的護板呢!在黑板全面被解構之後,影片中的所有人究竟還剩下什麼呢?  

影片中沒有一絲的草綠,更無鮮豔花朵;就連淙淙水流亦不可得。滾滾黃沙與峻險的黃石山群,呈現了世間的荒涼與蒼茫。但這些人不因環境的艱困而出走,或許是因為無力出走;或壓根兒就不慣常有這樣的想法,他們只是盡一己之力;端正步伐,踏實地在這塊土地上勇敢承擔一切。  

全片除了牧羊女過邊界的剪接順序有點問題之外,其取材與創作意圖都是值得借鏡的;而這一點也許正是台灣影片的盲點吧!

更多精彩的電影導讀請上網搜尋「黃英雄部落格」

序號 檔案下載 線上聆聽 下載狀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