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臺北市立圖書館─視障電子圖書館

:::

愛情3溫暖(The Girl From Monaco)

愛情3溫暖(The Girl From Monaco)(目前無書封)
題名
愛情3溫暖(The Girl From Monaco)
出版資訊

第六屆「KEEP WALKING 夢想資助計畫」
用「心」看電影 - 為視障朋友重塑電影
愛情3溫暖(The Girl From Monaco)

※影片公播版由曾玲沛女士贊助

講授人:黃英雄老師
放映日期:2012 / 8 / 4 上午 9:00

片長:90分鐘

法國 / 2007年 / 輔導級

導演:安妮.芬婷(Anne Fontaine)
演員:法伊斯.盧其尼(Fabrice Luchini)
   露易斯.布瓊(Louise Bourgoin)
   洛契迪.森姆(Roschdy Zen)

◎ 劇情簡介
  法國律師貝托受託至摩洛哥為一名女富商所犯的殺人罪辯護。女富商涉嫌殺死一名牛郎,但她始終保持沉默,倒是聘請他的東家覺得貝托可能會身陷險境,於是派了一名保鑣日夜不離地跟隨他。但這似乎妨礙了貝托在酒館中的豔遇。
  這一天貝托在電視上見一名美艷氣象播報員奧黛莉,不僅驚為天人,也幸運地在第二天就遇上了她。很快地貝托利用空檔帶奧黛莉到海邊玩,當然保鑣巴迪也一直隨侍在側,就算要住進旅館,保鑣也都會先行入內檢視,這更增添了貝托的不滿。兩人終於有了爭執,當貝托知道原來保鑣也曾經與奧黛莉有過親密行為後,更理直氣壯地指責保鑣是因為吃醋而故意攔阻他。
  貝托幾乎已無招架之力,在夜晚進了奧黛莉的閨房後,不僅身陷美人窩中,甚至寧可放棄出庭也要與奧黛莉相處。保鑣看不下去,終於自行離去。奧黛莉愈來愈放肆,在同伴生日時不僅將所有男伴帶回家,並將自己當作生日禮物獻給對方,貝托此時才知奧黛莉是個人盡可夫的女子,但為時已晚,因為貝托似乎已經無法離開奧黛莉。
  奧黛莉不只一次向貝托表示,她愛他,也願意跟他一起回巴黎生活。但保鑣卻看出奧黛莉只是想利用貝托的身份地位,一舉進入巴黎的上層社交圈,只是貝托並不願了解真相。
  案情逐漸明朗,原來聘請保鑣的藍賽似乎也捲入了與牛郎的複雜關係。保鑣決定採取行動,與奧黛莉在海邊見面,但似乎無法勸她放棄貝托,於是保鑣用車將奧黛莉的機車撞入海中,很快地保鑣被警方收押。
  大夢初醒的貝托發現保鑣的一片赤誠,也感受到自己的沮喪,想起在海邊時車子曾與奧黛莉的機車擦撞,於是自行自首入了獄,而使得保鑣被釋放。
  一年後,貝托在獄中接到了保鑣的來信,貝托似乎並未因自己代人受罪而沮喪,畢竟這段豔遇以及他與保鑣的結識,應該是他生命最重要的啟發吧?!

◎ 賞析
  愛情在一般人眼中是包含情慾在內的,換句話說所謂的愛情若無性愛則有著極大的缺失,也意味著愛情必然存在層層的問題。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愛情與情慾能否分開呢?能否只是純粹的性愛而不必在意愛情?這個議題不見得很新,甚至有些老生常談,但可以確定的是至今似乎依然找不到真正正確的答案。
  其實世上許多的「答案」都必須建構在社會整體的氛圍與現象,單從人的主觀意識型態而言,只能被歸納在「異類」的行列。但我們只要環視歷史,不難發現以前被視為大逆不道的事,至今的價值標準卻是稀鬆平常。這樣的改變並非是某個人特立獨行的成果與影響,而是一種群體意識的扭轉。
  未來會是怎樣的社會現象呢?男女的關係會是永遠一對一的互動嗎?而人的情感世界會因此而更趨複雜而令人困惑?或者人的認知是因此而更豐沛?
  情慾在現今的景況中其實已相當明確地展現它的多樣化,否則這個社會就不會有這麼多的外遇。馬路旁的汽車旅館林立,充分支持了這種論調與說法。問題是如果人的慾望是一個填不滿的坑洞,那這種現象的背後是否必須以更嚴謹的態度來面對,而並非只靠法律的強制性與道德說的制約,因為這都只是一種防範與事後制裁,當然也適度地呈現了它的缺失。
  男女大慾拼湊交織了情感歡愉,如果只是一種沒有責任的交歡,勢必會引燃一股想像不到的熱潮。氣象播報的奧黛莉正是一個明確的例子。她可以在為死黨的生日宴會中獻上自己當作禮物,而這一票人幾乎都與她有過親密關係。到了這般田地,男女的關係幾乎已全然失去了真正愛的質感,剩下的只是性慾了。
  這個現象的背後意義是什麼?是否應對了「人生得意須盡歡」的真諦?因為等到人老色衰的時刻,就算偶一為之也將會力有未逮。這是個現實的觀點,但奧黛莉現象並非是一種新的觀念。古代武則天寵愛的臣子也是多得不勝枚舉,只是她位高權重,無人膽敢指正。但奧黛莉只是一個摩洛哥的青春美少女,浸淫在情慾中,其實是相當主觀的認知,這是兩個不同時空的女人相當不一樣的真確寫照。
  貝托屬於法國上流社會的位階,但四處獵豔的性格正好呼應了這種新思維。問題是,如果貝托也跟奧黛莉一樣抱著豁然的看法游離其中,或許摩洛哥的相會也只是另一場的豔遇。但貝托的年齡並非與奧黛莉屬於相同的世代,多少依然把慾望與愛情相互搭配在一起。否則最終貝托不會讓自己陷入情感的困境中,更何況貝托自始至終都不清楚自己情慾的歸向。
  保鑣巴迪與貝托的相處是不著痕跡的,有趣的是這段讓貝托情願自己替對方入獄的情感,導演將之譜潛在地表深處;而與之相呼應的則是藍賽聘請貝托來為自己的母親辯護,但藍賽似乎又與被殺的牛郎米契有著耐人尋味的關係。這條線牽引的力道其實會更強,若以傳統的敘述觀念,必然會著重在兩條感情複雜的三角關係之間,但導演卻刻意地避開,這也突顯了奧黛莉這個新世代的新觀念,因為這個現象在不久的將來勢必成為一股主流的意識形態與兩性的對待方式。
  刻意被隱藏的則是同志議題,雖然同性戀的題材已經不是聳動的焦聚,但一般人體內的賀爾蒙卻像是晴時多雲偶陣雨,在變化萬千的社會中,若是透過某種機緣的碰撞,很多人頓覺自己其實也潛存著同性慾望的因子。貝托與保鑣的互動正是這般的安排。
  情慾的背後永遠牽扯著更多的慾望,以貝托辯護的女富商所殺的牛郎而言,他就是希望藉由性愛直接打進高級社交圈,以期能獲得更多的權力與金錢。這種不斷追索的貪念是永遠不變的人性互動。若將之指責為卑劣,倒也過於苛刻;畢竟在情慾展動的同時,其實雙方都各有所需、各有所圖。所謂一個銅板敲不響,這幾乎是永遠無法推翻的定律。貝托與奧黛莉的情形也是如此,奧黛莉雖然在播報氣象,但也期許自己能夠在生命領域中更上一層樓,將貝托當成跳板也是順勢而為了。
  保鑣謀殺奧黛莉的動機其實是另一個線索的起點;也是本片要探討的議題。當他的兩個「愛」有了衝突時,他必須作出一項抉擇,而這個抉擇的背後依然有著鮮明的「情愛」意旨,這種曖昧吊詭的情境最耐人尋味。也許我們曾有過這種經驗,但許多人面對這種難題時,總是刻意地避開,因為這份承擔是無人能承受的。
  本片採取了類比法,將貝托與他自己要辯護的委託人兩條線緊密地併排展現。也許會認為劇中人物太過虛浮而不確定,但不妨退一步回頭將之視為一種現象。不管同不同意,社會的現象都會在無聲無息中突然現身造訪,在那個同時,反觀自省,望著這些現象也只能感嘆不已而徒呼奈何。
  敏銳而前衛的觀察力是法國在廿一世紀初產生的二十多名女性導演中共同的特質。她們提供了屬於新世代的訊息與面向,當然在傾聽她們的新故事的同時,我們也容易發現人性不管善惡的取捨都不會因世代不同而有所改變。

更多精彩的導讀分析請上網搜尋「黃英雄電影部落」


撰稿:黃英雄老師

序號 檔案下載 線上聆聽 下載狀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