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臺北市立圖書館─視障電子圖書館

:::

秋水伊人(Umbrellas Of Cherbourg)

秋水伊人(Umbrellas Of Cherbourg)(目前無書封)
題名
秋水伊人(Umbrellas Of Cherbourg)
出版資訊

第六屆「KEEP WALKING 夢想資助計畫」
用「心」看電影 - 為視障朋友重塑電影
秋水伊人(Umbrellas Of Cherbourg)

※影片公播版由曾玲沛女士贊助

講授人:黃英雄老師
放映日期:2012 / 7 / 7 上午 9:00

片長:91分鐘

法國 / 1964年

導演:傑克.德米(Jacques Demy)
演員:凱薩琳.丹妮芙(Catherine Deneuve)
   尼洛.卡斯提沃(Nino Castelnuovo)

得獎:1964坎城影展金棕櫚最佳影片
   1965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1966奧斯卡最佳音樂、最佳歌曲、最佳劇本提名

◎ 劇情簡介
  吉妮在母親開設的雨傘店幫忙照顧,雖然年紀尚小,但卻認識了任職汽車技工的蓋伊。兩人感情進展迅速,立刻引起母親的注意。
  母親的經濟狀況正好陷入危機,為了償還銀行的債務,不得已到首飾店賤賣僅存的珠寶,但卻被首飾店的老闆所拒,母女二人失望之際,另一名珠寶商卡沙看上了吉妮,遂主動表示願意替她們償還債務,這使得母親相當高興,主動邀約卡沙第二日到她家中作客。
  卡沙來拜訪,但第二天就要離開到別處作生意,他向吉妮母親表示,希望下次回來能得到吉妮感情的首肯。母親將卡沙的意願告訴吉妮,但吉妮冷淡以對,因為此時她正與蓋伊打得火熱呢。
  但母親的告誡很快就應驗了,尚未服兵役的蓋伊正好接到兵役通知。蓋伊懇求吉妮一定要等他回來,為了承諾這個約定,吉妮並沒有拒絕,蓋伊帶她回家,兩人發生了第一次關係。
  剛開始吉妮在店中一直很期待蓋伊的來信,但遠在阿爾及利亞參與戰事的蓋伊無法常常寫信,碰巧卡沙回到秋堡這個港口,並不時接受吉妮母親的邀約吃飯,好幾次都禮貌地提及吉妮的婚事。吉妮原先是拒絕的,但此刻卻發現自己懷孕了,無可奈何之下,向卡沙坦承後,但意外的是卡沙並不計較,他不但願意娶她,而且也願意將吉妮的孩子視如己出。
  為了母親的債務;也為了自己未婚生子的尷尬,吉妮終於答應嫁給卡沙。
  一年多後蓋伊終於回來了,他的腳因手榴彈爆炸而受傷走路一拐一拐的,但令他更傷心的是吉妮已經嫁人,甚至連雨傘店都已搬往他處。沮喪的蓋伊又回到老東家修車,但心神不寧反而使客人的車受損,蓋伊只好離職。而一直照顧蓋伊姨媽病情的瑪德蘭在姨媽過世後毅然要離開,愧疚的蓋伊自責那晚還在酒館召妓,他急急求瑪德蘭留下。蓋伊這才發現一直喜歡他的瑪德蘭竟是如此溫柔美麗,當下向她求婚。婚後按照蓋伊的計畫開設了一家加油站,兩人也生下一個男孩,他並依照當年與吉妮的約定將孩子取名法蘭可絲,在接近聖誕夜的一個晚上,一名美艷婦人開著名貴轎車載著女兒來加油,蓋伊發現她正是吉妮,而她生下的女孩也取名法蘭可絲。

◎ 劇情分析
  這部以歌唱替代對白的影片不只在故事的呈現及導演手法均展現了令人驚艷的效果。「輕歌劇」曾經流行一陣子,不但有歌劇的表現空間,但更接近現實的貼切表現,使得觀賞者得以有雙重的聲光視覺效果。
  原名「瑟堡的雨傘」的情節,在台灣似乎也並不陌生,但類似的題材中,本片卻以港都的雨傘來建構故事的外在華麗景象,技巧地將年輕的活躍心靈與追求青春的燦爛能量火力十足地全開。蓋伊是汽車技工,他下工後急切又雀躍地赴雨傘店迎接他的最愛──吉妮。這段戲處理得精彩動人,在五顏六色的雨傘助陣下,兩顆契合的心靈很快就打動觀眾心坎。這樣的約會喜悅似乎提供了多數人過往的回憶與歡悅,就算是一種過程,卻似乎是永遠無法磨滅的永恆。
  也因為有了這樣貼切的表現,當然使得蓋伊與吉妮這兩個角色顯得更為立體而突出。但其他角色因缺乏較多事件的呼應,難免落於平板呆滯。然而就「輕歌劇」的性質而言,這似乎又是一種「常規」,就算以電影的角度來呈現,也只能以「約定俗成」的方式來展現。
  卡沙是個富有的珠寶商人,但卻從來不曾有過背景的介紹,他愛上吉妮只因見到她姿色動人,編導似乎刻意讓他與吉妮的結合建立在「無奈」之上。現實社會中不乏這樣的例子。但我們不妨從另一個角度來追索,就會發現卡沙的執著不僅是毅力的表現;也是善良本質的精神發揮。真正的愛往往建立在「寬恕」與「包容」,既然自己認定的「愛」已經確定,就不能因為其他因素而有所改變,因為如果改變,那表示「愛」的本質必然在先天上有著心靈的缺失,這一點卡沙的精神是值得歌誦的。
  蓋伊的命運被兵役作弄而斷送他與吉妮的愛情。但如果蓋伊沒去當兵,他娶了吉妮會是什麼結局呢?吉妮的母親受龐大債務的壓迫,她仰仗卡沙的富有才得以解決,如果是蓋伊來當她的女婿,這些債務說不定也會是日後的不定時炸彈吧?
  本片共分五大段,每段以時間來作區分與呈現。故事開始於一九五七年十一月,結束於一九六三年六月。而最後一段相隔四年六個月當然是為了呈現吉妮所生的女兒與瑪德蘭所生的兒子均取名為「法蘭可絲」的意外情節。這一段劇情是整齣戲的高潮與愛的意旨表現。編導刻意將它定位在聖誕節的前夕,在大雪紛飛的夜晚。如果是將大雪改成大雨再來呼應前面的雨傘會不會有更驚人的詮釋與展現呢?
  蓋伊面對吉妮所生的女兒完全不知是自己的骨肉,但「法蘭可絲」是兩人愛的共同宣言與共同約定,難道他對吉妮的提示「她長得跟你很像」都全無反應嗎?正確地說是蓋伊對於「雨傘」的這一段感情已死,大雪紛飛正好來訴說他真正的內心感受。
  加油站的員工進來向吉妮要加「高級」或「普通」的油?吉妮回答是不置可否,最後員工替她選擇「高級」的油。這些正是吉妮的心情寫照。她嫁給卡沙作為貴婦當然屬於「高級」,但她慌亂不安的心情如何能再為自己作一次痛苦的抉擇?
  片尾吉妮開車離去後,瑪德蘭帶著兒子回來,蓋伊一家三口玩在雪地上,這是一種心境的開始,迎向他的也許是光明的前程,但實在很難說蓋伊是否真的會忘卻在雨傘映照下的吉妮?
  本片的色彩除了呼應雨傘的艷麗色澤之外,在房間以及屋外的牆壁均採用大膽的原色處理。「艾蜜莉的異想世界」這部賣座極佳的法國片也採取相同的背景色澤的處理,在顏色的輝映中,不但豐富了舞台的效果;更讓觀眾「觀照」了劇中人物的心境。
  蓋伊在當兵回來心境最沮喪的夜晚與一名叫珍妮的酒女過了夜,然而這晚上他唯一的至親姨媽竟去世了。類似的情節在「天使的肌膚」這部法國片也有相同的描述。死亡是一種未解之謎,但在許多的藝術家眼中它卻常常被以「性的歡悅」來作呼應,這中間自然有著許多宗教上的言說教理;但其實正是在人性困境中創作者努力開闢出的一條心靈道路,如此的心態再度與死亡相較,也就不再那麼令人惶恐不安了;雖然就另一個角度而言,這是一種逃避的不安心態,但人總是得學習在面對未知的不安如何去應對。
  年輕生命的交織自然會有炫麗的火花,但火花總是
短暫而令人嘆息的。「秋」片正是藉著這麼簡單的故事告訴我們一段抒情浪漫的青春之愛。如果結合是一種喜劇,那麼「分離」卻也是另類的喜劇,因為藉著事件的歷練,當事人或觀眾都能就這些因果關係體會到一些真諦。片尾各自分道揚鑣是一種果敢的決定,縱然人事全非空留回憶,但生命卻有了新的認知。
「秋」片曾在坎城影展獲得殊榮,這應該歸功於編導在風格呈現上的大膽嚐試。戲劇不必拘泥於任何形式,但創新的表現卻是重要的前提,基於此,「秋」片的呈現也就令人難忘了。

更多精彩的導讀分析請上網搜尋「黃英雄電影部落」


撰文:黃英雄 老師

序號 檔案下載 線上聆聽 下載狀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