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臺北市立圖書館─視障電子圖書館

:::

東尼瀧谷

東尼瀧谷(目前無書封)
題名
東尼瀧谷
出版資訊
講授人:黃英雄
日 期:2008/5/10

日本 / 2004年出品

片 長:75分鐘

原著:村上春樹
導演:市川準
演員:尾形一成
   宮澤理惠
得獎:2004年瑞士盧卡諾影展評審團特別獎

◎ 劇情簡介
  四處流浪的爵士樂手,或許受了一名外國人的影響,遂在兒子出生後,為他取了一個洋名字──東尼瀧谷。
  東尼很小的時候就展現了對藝術的天份;也或許是他有著奇怪的名字而被其他同學嘲笑,東尼逐漸顯得自閉起來。母親在東尼很小的時候就去世,父親常年不在家,東尼就在這樣孤寂的生活中養成了習慣孤獨與荒涼的心境嘗試。
  長大後的東尼變成為一名插畫家,用色不時反應他的孤寂心態,但因此奠定一種新的風格。與父親見面的機會很少,就算見了面,父子倆似乎也找不到交談的話題。
  東尼在生活中封閉了自己對外的牽引,因此收入只進不出,經濟條件就令人稱羡。也因為如此,立刻吸引了送稿人英子。英子認為東尼與其他人比較可以算得上是個「好人」,在她的觀念中,和好人生活在一起一定會幸福的。
  雖然兩人年紀相差十五歲,英子還是與高中時就交往的男友分手而與東尼結婚。婚後東尼漸漸擺脫了孤獨的鬱悶,也慶幸日後的幸福日子;只是英子突然開始購買起名牌服飾。英子的心理似乎有著一股無法駕馭的衝動,已經不是買衣服來穿的考量,而是沒購買就像沒有完成重要的事一般。
  東尼雖然覺得不尋常,卻不得不對英子的審美觀表示讚嘆。日久之後,東尼終於忍不住訊問英子是不是應該考慮是否真的需要這麼多衣服。英子同意東尼的意見,曾有一陣子不再出門,但終於忍不住再出門採購,卻在十字路口車禍身亡。
  東尼無法接受英子與父親相繼身死,登報找了一名酷似英子的人,要她每日穿英子的衣服上班。但最終,東尼還是將全部衣物賣給二手商店,原本吊滿衣服的房間頓時顯得空盪起來,東尼再度陷入了孤獨與空寂之中。

◎ 賞析
  「東尼瀧谷」的電影呈現算得上是一次的「實驗」。畢竟電影的映象敘述多建立在具象的故事與事件,若單純就人的意識思維來烘托主旨與意圖,是會遭遇到極大難題的。這也是為什麼村上春樹的小說很少被改編成電影的最大原因。
  導演市川準大膽地採用了小說的「意識流」特質,而蛻變成喃喃的獨白;巧妙的是獨白有時卻又與演員的台詞相互融合在一起,於是在「聽」與「看」的同時,觀眾就猶如在閱讀一本村上的小說;但也可以說是在觀賞一部奇妙的電影。
  導演將全片的色調以濾色鏡過濾而呈現偏淡並失去色彩的灰濛,刻意將觀眾的視野強迫從銀幕拉回書本的文字。兩者之間雖然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但真正呈現時,一般的改編者往往會如小說般對電影作完整的切割。市川準卻反其道而行,以電影為媒介,完整呈現了村上春樹的小說特質。淡化的色彩正好呈現了小說與電影的平台空間。
  這部電影讓人不得不想起雷奈的「去年在馬倫巴」(Last Year at Mariebad),透過文字的堆砌虛構了一個不存在的空間,這個空間卻能透過辯証而取得共頻與認同。
  讀者多會由小說的敘述延展出各自的映象焦點,這些各自的構圖來自每個人的生活經驗與價值觀,其中的差異落差極大。但當它以映象展現時,視覺的焦距就被統一了。導演為了保留村上春樹的個人風格,揚棄鮮艷色彩而造就一種迷離中的統合,就變成相當重要的詮釋觀點。
  鏡頭的割裂與習慣性地從左往右攀,係有其意義,猶如看小說般地一頁翻過一頁;這樣的轉場中,捨棄了傳統的電影剪接法,帶出更多的村上風味。
  在?本龍一的鋼琴配樂聲中,觀眾由輕靈的音符感染到劇中主人的「孤獨淒然」。東尼的孤寂似乎是一種命定的符咒。他的父親生前是四處流浪的樂手,看似每日生活在亮麗的舞台上,但在東尼的心目中,父親所吹奏的歌曲總是那幾首;雖然父親好像能從這些熟悉的歌中尋求到一種自保的力道,但這正是父親孤寂的寫照與表現。父親沒有朋友可以傾訴,唯一的傾訴方式是透過小喇叭,放肆於旋律中,而常吹奏那幾首的曲子則是另一種堅毅的生命吶喊。透過樂器來傾訴,正好顯現了內心的孤獨。
  東尼似乎延續了這份心情,轉移的目標則放置在繪畫的呈現上。東尼在別人的目光中是一名特異獨行的異類,用色常超出常人的期許,卻正好顯示了獨特的一面。戰爭時期,父親被關在空無一物的房間內,沮喪地躺著,常聽到外面有人被槍斃的聲音。東尼也掉入了「空屋」的孤寂,當妻子英子大量購買名牌服飾,以衣服掛滿空寂的空間,正是一種潛意識的補償作用。
  英子大量的購衣絕對有著心靈的缺失,但未嘗不是東尼本身的轉移作用。夫妻的感情兩相對應絕對不會讓人懷疑,但這中間似乎存在男女兩人無形中的相互妥協。東尼藉著妻子的購買衣服,在填滿屋內的空間之餘,也添補了自己心靈的空虛。
  名牌服飾是一種位階的確定,何嘗不是東尼夫妻在飽嚐孤寂之後的自我確定?東尼透過妻子對服飾的講究間接地引證了對質感的肯定。於是高雅的風尚開始佔滿東尼的思維,孤獨與無助便在這樣的方式下銷聲匿跡。
  英子的獨斷行為其實與東尼是相互契合的。東尼自己也不介意外在的異樣眼光。只是東尼開始懷疑英子的真正動機。英子在被提醒後,突然了解這樣的病態是一種生命的缺失,於是又變成了令人稱頌的家庭主婦。只是這樣的堅持只有短短的一個星期,但東尼的質疑其實是自相矛盾的。
  英子何嘗不是孤獨的人?雖然高中時就有了男友,但在見到長她十五歲的東尼後,立刻嫁給他。英子認定嫁給東尼這個「好人」將來一定會幸福,顯示了英子的過往必定是坎坷而挫折。這些不堪使她急急將心靈退縮並躲藏在心靈深處。即使有男友,生活的面向依然使她日日品嚐孤寂。
  英子婚後生活有了依靠,於是過去躲藏的心靈必須探頭而出,購買名牌服飾只是這個行為的表徵,滿足一份虛榮慾求,卻無法使得心靈獲得慰藉。英子無法理解這一點,至死之前始終沉迷在這種虛幻的追逐。
  東尼又何嘗能夠理解這份人生的厚重緣由?他不甘心也不相信英子去世的事實,要新應徵而酷似英子的女人每日穿英子的服裝上班;以為唯有如此,失去的歡樂才會再度來臨,然而這樣的實驗終究還是失望的。
  「東尼瀧谷」將物質的精緻世界與人性深層的心靈作了完整的對應,最後將父親遺留的唱片以及英子的衣物全部賣給二手商其實已說明了一切。東尼的房間再度呈現一無所有的空寂;看似孤獨,但當回到原點而再次呈現時,反而是一種「真相」的揭示。
其他更多精彩的導讀請上網搜尋「黃英雄部落格」


序號 檔案下載 線上聆聽 下載狀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