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臺北市立圖書館─視障電子圖書館

:::

單車失竊記

單車失竊記(目前無書封)
題名
單車失竊記
出版資訊
講授人:黃英雄老師
日 期:2006/4/18

義大利 / 1948年出品

片 長:90分鐘

導演:狄西嘉(Vittorio de Sica)
演員:Lamberto Maggiorani、Enzo Staiola
得獎:1948年美國五大影評人協會最佳影片獎
1948 英國影藝學院最佳影片
1949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 劇情簡介
  在不景氣的年代,安東尼已經失業很久了。這一天皇天不負苦心人,他終於找到一份新差事──貼電影海報。
  安東尼的妻子瑪麗亞以及兒子布魯諾都替安東尼高興不已,畢竟有了工作,雖然微薄,但起碼可以讓家庭有了溫飽。三人心中暗暗默禱這會是個好的開始。
  然而這份工作的附屬條件是必須自備腳踏車,以便四處張貼海報。於是瑪麗亞把珍藏多年的毯子送進了當舖,贖回了早已典當的腳踏車。
  第二天安東尼騎著腳踏車戴著兒子去上工,貼海報看似簡單,但從無經驗的安東尼貼得手忙腳亂。正當父子兩人貼好海報後,卻發現腳踏車已經被人偷走了。安東尼與兒子從後拚命追趕,但最後仍被竊賊逃走了。安東尼帶著兒子沮喪地向警方報案,但因為類似的案件實在太多,警方只是虛應以對。
  安東尼不知道該如何向妻子交代,他找朋友商量。朋友建議他去舊車市場看看或許會有發現。第二天父子倆真的去找,但仍然沒有下落。此時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父子倆躲到騎樓下,正好看見偷車的年輕人騎車經過,安東尼立刻快步追趕,竊賊加速離去,安東尼拚足勁,但還是讓竊賊逃掉了。
  安東尼的情緒懊惱不已,不知不覺間無法控制自己的脾氣,竟發洩在兒子身上,為了小細故將布魯諾打了一頓,並留下驚恐的布魯諾站在馬路上。
  安東尼逕自往前走,卻在此時聽到有人高喊「有人投河」,安東尼大駭,他第一個反應就是布魯諾跳河了,他奮不顧身地撥開人群,才發現不是兒子。安東尼鬆了一口氣,也對兒子愧疚不安起來。一轉頭正巧看到兒子怯怯地走來,安東尼為了表示對兒子的虧欠,花了身上的所有,帶他上了餐館吃了一頓。
  安東尼也找了女相士問卜,但依然沒有腳踏車的下落。突然安東尼又看見了偷車人騎車經過,安東尼豈肯放棄,急急追趕。竊賊逃入一家娼館,安東尼被一群保鏢圍住,幸好布魯諾去報警,但因沒有證據只得悻悻離去。
  父子倆沮喪地經過足球場,看見場外成千上萬的腳踏車,安東尼突然閃過一個念頭,他叫布魯諾先回家,自己偷了一輛腳踏車騎了就跑,但立刻就被人發現了。路人將他抓住,布魯諾聞聲趕來,他號啕大哭緊緊抱著父親的腿不放,這悲慘的一幕打動了車主以及路人,才使得安東尼免去一場牢獄之災,群眾離去後,留下身心俱創的父子佇立在街頭唏噓不已。
  
◎ 賞析
  一九四五年至一九五五年是義大利寫實主義大行其道的年代。不只在日後奠定了影史上重要的地位,也影響了各國的電影創作觀念。
  狄西嘉是義大利寫實主義的代表人物,他擅長表現社會的貧困以及陰暗面。單車失竊記可說是他的代表作,在一九四八年獲得英國電影學院最高榮譽以及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從一部腳踏車作為橫向的劇情延展,幾次的轉折,帶給劇中人希望、沮喪甚至落空。這種手法很技巧地顯現本劇縱向的心理矛盾與掙扎,進而透析了人性的卑劣以及誘惑。
  一部腳踏車對有錢人而言不算什麼,但對於失業兩年的安東尼而言卻是生活的全部。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足以讓一個家庭卑微地活下去,但竊賊卻無情地給予安東尼一次殘酷的考驗。
  從某個角度而言,這是一次生命的歷鍊,但如果是,上帝為何獨厚安東尼?每個人似乎都有丟掉東西或被竊的經驗,那種沮喪與不甘願卻都不像安東尼的雪上加霜。他像無頭蒼蠅四處尋找,卻猶似海底撈針。但除了找,似乎又無其他方法。警方的敷衍使得觀眾有種熟悉的感覺,心中不免更加為安東尼抱屈。
  父子親情也是本片極力表現的情節。這些不是職業演員的成績實在令人激賞。父親與兒子遭遇相同的衝擊,但父子的觀察雖有不同,卻總是在緊要關頭相互依附扶持,最起碼兒子站在父親身旁就有一種無聲的力量。
  但父親在一次次的失望打擊後,逐漸動搖了對人性的期待與認知,隱藏在內心的怨恨終於爆發了,而遭受其難的反而是站在他身邊的兒子。
  這一點是值得一再討論的,安東尼不是聖人,他是個低階層的窮人,但人性是沒有稱謂區分的。只要是人,必有潛藏心中底端的本性;這往往會突顯個人的性格表現。但無論如何,我們始終相信它的起始點是以孟子的「性善說」為基調。在善的對應中,其實往往有惡的一面相隨。安東尼在近乎絕望的衝擊中,遷怒到兒子身上。但因為觀眾已受前面劇情影響,所以大體上均能體會安東尼的過度反應,而布魯諾也只能委屈地落淚了。
  安東尼的過度反應,其實就人生的態度而言,反而是一種健康現象。換個說法是,如果安東尼沒有發脾氣,他永遠不會從愧疚中知道自己是多麼愛著兒子與家人;也就無法在追逐之中看清事情的真相。
  安東尼的贖罪方式是用身上的所有帶兒子上餐館吃一餐。這對兒子而言是何等貴重的禮物,在失落的歷程中,最起碼在此刻父子倆都因「美食虛榮」而得到暫時的喘息。
  尋找的意義是人生追逐的本色,而這種現象雖因人因事因物而有所不同,然其本質是一樣的。寫實主義的電影也許不想摻雜太多象徵與符號,但人性本質的產生與在生活中的反應,其實是無法脫離這個議題的。
  安東尼想要尋回的是一部腳踏車;也許有人要尋回的是埋藏失落的寶藏;更有人想要找回遺失的愛情,只是每個人的迫切性不一樣罷了。「單」劇最成功之處在於顯示安東尼的追尋急迫性;以及被社會大體制壓迫的悲慘不堪。其實失業兩年的他並不因此而抱怨,他樂天知命地活著,那是歷經戰爭之後的堅韌與毅力,然而戰爭未將他打敗,安東尼卻敗在一輛腳踏車上。
  情節的安排是柔暢的,除了追索,也安排了安東尼的無助,譬如尋求友人的建議;甚至找女相士卜卦,在無助茫然下,猶如溺水之人只要有一小塊木頭,他都會毫不考慮地攀附。這雖是人性當中的弱點,但對未知的事留下存疑這才是行動的能量,也增加了激勵的動力。
  「引誘」是最後的一場大戰,也是本劇的主題。就安東尼而言,別人偷我一輛,我再偷一輛,這從數學的觀點是「零和」遊戲,既然是零,當然是沒有犯罪。然而生命卻不是零和遊戲,而是一種進階的歷鍊。
  安東尼可貴之處在於他的善良,若非如此,也就不會有前面的追尋所受的委屈。但一再遭受無情的打擊與失望,尤其在面對成千上萬的誘惑時,安東尼心中矛盾掙扎。在決定之前,他猶豫許久,但最終是惡戰勝了善。然而安東尼卻不讓兒子受累;也可能是不願兒子見到自己的偷竊犯行,他支開了兒子。只為了延續日後的工作與生計,安東尼決定扛下這罪惡的擔子。
  安東尼雖然在兒子的哭泣聲中被寬恕了,但導演卻沒有給予光明的希望。這樣的編排才是這部片子偉大之處,全劇敘述了一位平凡的失業工人;但因為它的平凡,反而在人性衝擊下顯現影片故事的不平凡。本劇是電影史上的經典,它給觀眾的不只是寫實的故事,人性的挖掘與剖析才是值得一再玩味之處。





序號 檔案下載 線上聆聽 下載狀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