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臺北市立圖書館─視障電子圖書館

:::

交響情人夢最終樂章(後篇)(Nodame II)

交響情人夢最終樂章(後篇)(Nodame II)(目前無書封)
題名
交響情人夢最終樂章(後篇)(Nodame II)
出版資訊

臺北市立圖書館 啟明分館
用「心」看電影 - 為視障朋友重塑電影
交響情人夢最終樂章(後篇)(Nodame II)

※影片公播版由吳龍芳先生贊助

講授人:黃英雄老師
放映日期:2012 / 9 / 29 上午 9:00

片長:123分鐘

日本 / 2009年 / 普通級

演員:玉木
   上野.樹里

◎ 劇情簡介
  (終篇)
  野田妹原本為了獨立自主而搬出學長千秋的住處,但卻面臨了可怕的夢魘,孫蕊與千秋同台演出讓她心碎而失望,而她現在唯一能作的就是花更多的精力在練習鋼琴演奏,其實野田妹有一種天賦,只要聽過一次的音樂,她立刻就能即興演奏,但她的指導教授卻始終不讓她上台演奏,總認為現在的時機不宜。雖然野田妹以更多的時間努力,但依然未獲奧克萊爾教授的認可。
  就在這傷心的時刻,知名的樂團「R☆S」重要成員峰真澄出現在野田妹身邊,休德列傑曼教授立即邀請野田妹到布拉格一起公演。
  或許為了不忍離開千秋,野田妹竟主動向千秋提出結婚的要求,但千秋不以為意,這使得野田妹傷感不已,於是便答應至布拉格演奏,果然獲得亮麗的成績。千秋也急急找來,但野田妹卻不願見他。指揮感嘆他一生中將無法超越這次的呈現,面對這番窘境,千秋他會以什麼態度來應對呢?

◎ 劇情分析
  「交響情人夢」依日文之意應翻成「如歌的野田妹」,是漫畫家根據古典音樂作題材而創作出的漫畫,由於大受歡迎,隨後又被改編成動畫及電視劇。在二OO六年在富士電視台播映,而動畫版於二OO七年富士電視台播映。電影版則將最後樂章分成兩集,於二OO九至二O一O年在日本上映。而動畫於二O一O年開始播映。值得一提的是漫畫在二OO四年奪得第28回講談社漫畫賞。
  電影版兩集講的是最後樂章,對故事的前言沒有太多的交待,因此在這而稍加簡介。男主角千秋真一是音樂大學的鋼琴科學生,他最大的目標是成為全世界最優秀的指揮家。但因為小時候坐飛機時發生了意外,這大大影響了千秋,從此視坐飛機為畏途,因此也就無法出國留學,這段戲呈現了千秋真一的徬徨落寞,再加上他與鋼琴教師不合以及他與女友分手,千秋便變得自暴自棄,直到他遇到同系的學妹野田妹,並被她的琴聲深深吸引,千秋並發現野田妹原來是自己的鄰居。
  野田妹是相當有天賦的鋼琴演奏者,只要她聽過的音符,立刻可以演奏,而千秋也非常欣賞野田妹的琴藝,只是對於野田妹的生活習慣實在不敢恭維。其中有一場令人訝異的是野田妹竟然在垃圾堆中彈琴,看起來極度不協調,但益發增添了野田妹的性格。
  本片最大的動能亦即吸引觀眾興味的原因其實是古典音樂,譬如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這似乎也是讓千秋有所感悟的交響曲。在與樂團磨合中,千秋慢慢體驗了指揮的技巧與神髓。
  一名優秀的指揮也像其他各種事業的成功者一樣,必然經過許多的奮鬥與努力,成功不會只是一種巧合與偶然,「交」片在主角努力過程中著墨不少,雖然有著更多漫畫中的誇大與放大,但這種情節與男女之間的情誼放置在一起,自然會產生一種吸引年輕人的氛圍。
  正因為「交」片的來源是漫畫,因此所有的呈現便有著一些超越常理的擴大,而這一切都將被視為理所當然。日本的漫畫在全世界的水準而言是首屈一指,而很多的學生其實都是在漫畫的激盪下而有了日後生命的方向。因此許多日本的漫畫題材無不使盡渾身解數,在嚐試的各種題材中大量移入日本的青少年。「交」片的一切情境當然也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
  漫畫的優點是可以呈現現實之中很難達成的情境。以「交」片而言,像千秋這樣的指揮與野田妹的天才演奏者都是少之又少,當然不能全面否定這種存在的可能性,但漫畫的目的正是可以彌補這方面的不足,正確地說也可以提昇觀者的一些認知。正因為千秋與野田妹代表了日本的新一代,某種角度而言也補足了日本年輕人這方面的缺失與貧乏。
  不可否認的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也出現過幾位揚名國際的樂團指揮,這多少也有一種承先啟後的功能,藉著漫畫的傳遞,再度將世界知名的交響樂教育給日本的下一代,誰能說漫畫是有害學子的讀物?近來台灣非常流行繪本故事,其實這也是漫畫的一種,只是因為放置更多的文字,故容易受到老師與家長的青睞,如果全部以漫畫的方式來呈現,恐怕後續的反應會完全不一樣的,畢竟台灣的老師與家長都尚未作好完全接受漫畫的準備。
  「交響情人夢」能從漫畫脫胎變成電視,甚至剪輯成電影,足見這齣漫畫的成功,這種老中青通吃的題材有其必然的因果關係。「音樂」變成了連結的重要元素,雖然片中所宣揚的無非西方音樂,但這又有何妨?畢竟指揮的詮釋是日本人,而且是相當有希望的日本年輕人,於是交響情人夢就變成了眾望所歸,坦白說,要它收視率很差也就變得困難了。
  「交響情人夢」雖來自漫畫,但卻真實地呈現古典音樂的神髓與精神,這也是本片一直很受歡迎的原因。除了貝多芬的第七號交響曲,尚有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蓋希文的藍色狂想曲…。
  在片中不斷地反覆呈現這些古典音樂,在觀眾中自然會有更多的薰染,基於此,從本片的呈現後,觀眾自然就浸淫在交響樂的旋律中了。坦白說,台灣的教育除了喜歡音樂的人士之外,真正會去碰觸這些曲目的機會,其實是很少的。
  漫畫的另類延展則是動畫,而「交響情人夢」的動畫版則另有一番看頭。很難想像一項題材在同一個國家內竟然可以有著這麼多面向的呈現,這應該也只有在充滿奇特幻想的國度日本才見得到的。
  「交響情人夢最後樂章」分成兩集,成為電影的前篇與終篇,但其實也只是「交響情人夢」的最後階段。全劇的情境分別在巴黎與布拉格,這無形中也豐富了「交響情人夢」的厚度,也讓情境視野有了更寬闊的表現。而千秋在世界指揮大賽中得到首獎,雖然是劇中必然的結果,但反倒是第二名的白人得主獲得知名交響樂團的青睞,這多少是有著一些批判性的,也藉由這種衝突來凸顯千秋的真正才華。「交響情人夢」是值得一看的電影,尤其是要記得用更多的耳朵去聆聽。

更多精彩的導讀分析請上網搜尋「黃英雄電影部落」


撰稿:黃英雄老師

序號 檔案下載 線上聆聽 下載狀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