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臺北市立圖書館─視障電子圖書館

:::

意亂琴迷(The Assignment)

意亂琴迷(The Assignment)(目前無書封)
題名
意亂琴迷(The Assignment)
出版資訊

第六屆「KEEP WALKING 夢想資助計畫」
臺北市立圖書館 啟明分館
用「心」看電影 - 為視障朋友重塑電影
意亂琴迷(The Assignment)

※影片公播版由李茹微小姐提供

講授人:黃英雄 老師
放映日期:2016 / 11 / 19 上午 9:00

片長:96 分鐘

美國 / 2010年 / 保護級


導演:提摩.尼爾森(Timothy J. Nelson)
主演:葛弗雷.琳西
亞當.鮑德溫


◎ 劇情簡介
  伊萊莎是一所私立高中的學生,她不僅功課好,也彈得一手好鋼琴,她的鋼琴老師為她找到一個到巴黎音樂學院的甄試機會。她的父母約翰與珍妮也為她高興。
  但這一天學校來了一名老師克萊門,他教的歷史課卻不讓伊萊莎退選。不僅如此,在上了幾天課以後,伊萊莎也慢慢喜歡上克萊門的歷史課。問題是克萊門要大家以追索歷史的方式來介紹自己父母的來處,然而這一點似乎也使得伊萊莎的父母感到為難。
  這期間音樂老師布爾卓被學校解僱,但這是學校一名董事搞的鬼,因為他知道一個真相。學校的董事長其實是伊萊莎的爺爺,只是伊萊莎的父親史奎爾不幸戰死在越戰戰場上。在最後遺言中表示,若伊萊莎能夠在巴黎拿到學位,那才公佈她的身份,否則這所學校可能就捐給政府機構了。
  校董知道這個秘密,故一再慫恿他的兒子去追求伊萊莎。這使得原本與她交往的史賓塞有了芥蒂。況且史賓塞的泳技似乎永遠趕不上校董的兒子。但在克萊門的教導下,果然大有進步。
  約翰和珍妮終於承認伊萊莎並非是他們親生,但因為尚未十八歲,故依約定不得對她明言。但知道真相的清潔工維爾以及音樂老師布爾卓,卻一直希望能將真相公開。
  原來克萊門正是史奎爾,只是兩人在越戰時期,因克萊門知道史奎爾有妻小,故兩人交換了軍籍號碼,但克萊門卻不幸戰死。傷心的史奎爾只好以克萊門的身份過日子,卻始終不肯去面對這一切,直到最後才以克萊門的身份回到學校教歷史。
  在史奎爾的教導下,史賓塞終於拿到了游泳的區冠軍,而在知道真相的同時,伊萊莎也以自己的家譜完成了她的歷史課業,同時也與史奎爾父女相認。
  伊萊莎終於按照原訂計劃去到法國巴黎,完成她的音樂學位,也符合了爺爺的期待,終於成為學校的繼承人。而最後伊萊莎也在學校舉辦了一場成功的演奏會,也使得即將走入岔途的學校再度步入正規,一切都在圓滿的和諧中結束。

◎ 劇情分析
  這部「意亂琴謎」是一部相當標準美國化的影片。這其中夾雜一段「越戰」的傷痕,也有抗拒傳統道德觀念的婚姻。最終再來一段所謂的「認同」歷史的倫理親情,最終是喜劇收場。
  史奎爾與妻子的結合是以抗拒而走出自我的訴求,使得自己面臨必須離開學校以及家庭的庇護。而在生下女兒之後妻子的死亡,自己投入戰場的悲壯,在在都顯示刻意操弄的情節。這對照時下新的影視觀點,其實是有很大的落差的。
  在越戰的橋段,雖然很短,但其實卻是相當重要的,然而這一段詮釋得不夠徹底。只在片頭夾雜一些資料鏡頭,縱然我們可以理解兩人是小時候的同學,也一起在私校共處,但戰爭的情節如何來區分戰場上的危機?生命如何喪失,本來無關緊要,但交換兵籍號碼的舉動似乎是一次敗筆,但若無這次的舉措,又無法解釋克萊門與史奎爾之間的關係,以及日後整個情節的延續。
  就算當時心靈受到創痛,但為何無法去追索妻子的一切,最後他以克萊門的身份來應徵學校的歷史老師,這種假冒別人的身份是否合情合理?在美國會不會犯了偽造文書或其他罪行?在台灣這種情形是確定違法的,因此安排這樣的情節便有些牽強。
  爺爺臨終前的遺囑也是相當有趣的,他認為只要孫女能像女兒一樣在名校中拿到音樂文憑,那麼就請律師讓她認祖歸宗,否則就做罷。
  這種情形在東方世界是比較會被重視的,但沒想到西方電影也採用類似的情境與事件。音樂或許可以陶冶一個人的性情,音樂在藝術領域中自有它的獨到的特質,但一個人是否能在音樂領域中達到成功的境界,是否能以此來判斷優劣成敗?
  若伊萊莎不是對音樂而是對美術有興味,難道爺爺就因此而不承認這個孫女?就音樂而言,究竟到達什麼地步才算是成功?像貝多芬?李斯特?或舒伯特?當然以一名演奏家而言,能夠對樂譜有所詮釋,就算得上是成功的音樂家。
  布爾卓告訴伊萊莎的話是相當精準的,因為要彈奏一首曲子,並非只是按照旋律一五如十地彈奏,而是必須以人的角度來詮釋音符,表相上聽起來並沒有不同,但仔細傾聽之餘,就能從音符中聽出演奏者的心靈語言,也因為這種心靈語言是獨一無二的,所以才顯得如此珍貴。透過不同的一再詮釋,必然會有不一樣的心靈故事,只要在音符中就能搜尋得到。
  事實上,史奎爾一開始是個懦弱的人,他不敢去面對問題的癥結所在,故只是一味地逃避,縱然寄情於過去美好的音樂人生,但不敢去面對已經發生的問題,問題是否就能因此解決?
  史奎爾假冒克萊門的身份回學校應徵歷史老師,但他不僅在教學上有獨到的見解,更要學生去尋找自己的家譜,以及祖先的來處,這才是真正的歷史。台灣也好似有這樣的類似問題,很多人的祖先來自大陸或其他地區,但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卻不見有人去主動追索,這當然與教育體制也有很大的關係。
  台灣的老師是沒有閒暇的時間做課外作業,因為一切的課本都已經由教育部制訂完成,日後考試也不離課本中的素材,這其實也強烈限制了學生的思想,對個人成長過程而言是相當遺憾的。
  本片也適度地表現美國高中生的自由交往,但因調性的取捨,不像一般電影情境的呈現。因為伊萊莎與同學所謂的交往也只是「比較好」,這似乎與現今電影的調性其實是完全不同的。
  伊萊莎對鋼琴的喜愛與練習,其實並未有過太多的描述,只是想當然耳最終她一定會成就音樂家的目標,就算從學校畢業拿到名校文憑,但卻不見得就能成為一種生命的標的。
  最後是由伊萊莎透過自己追索父母的血緣,而使得自己的生父與自己相認,雖然略顯灑狗血,但多少還是有些令人動容。
  或許也因為如此,伊萊莎的養父母就變得不是那麼重要了,在電影中的展現,所謂一線演員、二線演員甚至三線演員是分的非常清楚的。也因為壓低了副線人物的情節,全部主戲就會堆置在主角身上。
  事實上,因為全劇中真正重大的事件都被推置暗場,真正彰顯的是這群學生的主動,但這些學生又並非以強烈的戲劇作表現,因此其他腳色也被拉扯下來。就連史奎爾的戲也變得軟弱無力,這是相當可惜的。
  畢業前的舞會雖然釐清了伊萊莎的真正選擇,但這並非一定是未來的歸屬,但起碼也是一場高高興興的熱鬧場景,最少也豐富了一些畫面。
  「意亂琴謎」並非上上之選的影片,只因從編導的角度有了詮釋上的偏差,使得影片的詮釋有了一種固定模式的感覺,換句話說,觀眾很難會在本片中獲得更多的啟發或暗示,這是相當遺憾的。
  
更多精彩的導讀分析請上網搜尋「黃英雄電影部落」


撰稿:黃英雄 老師

序號 檔案下載 線上聆聽 下載狀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