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臺北市立圖書館─視障電子圖書館

:::

甜蜜愛麗絲(Alice and Martin)

甜蜜愛麗絲(Alice and Martin)(目前無書封)
題名
甜蜜愛麗絲(Alice and Martin)
出版資訊
第六屆「KEEP WALKING 夢想資助計畫」
用「心」看電影 - 為視障朋友重塑電影
甜蜜愛麗絲(Alice and Martin)

講授人:黃英雄老師
放映日期:2010/9/18

片長:119分鐘

法國 / 1998年 / 限制級

導演:安德烈.泰希內(Andre Techine)
演員:茱麗葉.畢諾許(Juliette Binoche)
   亞力斯.羅瑞(Alexis Loret)
   
◎ 劇情簡介
十歲的馬坦被開美容院的生母送回生父的家中,因為她期待在生父維多的照顧下,未來唸書會較有好的機會。但維多其實跟妻子還生了三個兒子,就在維多的教育下,馬坦與其他三個哥哥都慢慢長大。
在馬坦二十歲後,因工廠經營出現了問題,二哥魯德西指責大哥馮斯瓦,兄第二人一陣爭執,而馮斯瓦也上吊自殺。三哥班賈曼不願繼續待在家中,遂隻身前往巴黎當演員。馬坦似乎也受了班賈曼的影響,他也預備出走,但卻遭到維多阻止,兩人爭執中,馬坦將維多推倒以致滾下樓梯而身亡。
馬坦逃至山中二星期,因偷雞蛋被捕,維多的妻子出面保他,但馬坦並未回去而直接去巴黎找班賈曼。馬坦發現班賈曼的室友愛麗絲是一名小提琴手,她跟同性戀的班賈曼只是情投意合住在一起,這可節省很多費用。馬坦在偶然的機會被藝術公司的坦妮雅發掘,於是在短時間內把馬坦捧成一名超級模特兒。
馬坦向愛麗絲示愛,但遭拒絕,只是沒多久,愛麗絲反而主動去找馬坦,於是兩人正式同居。但是馬坦的工作顯得亮麗無比,相較之下,愛麗絲與班賈曼便顯得寒酸而自卑。愛麗絲在見到馬坦與坦妮雅的互動後,不禁會燃起一股不悅的神情。
馬坦要去格拉那拍片,原本要單獨去,但也邀愛麗絲同行,在拍完片後兩人繼續留在西班牙南部的海邊民宿,但當愛麗絲告知她已懷孕時,馬坦卻突然暈倒了,醒來後脾氣變得古怪,也與愛麗絲有了爭執,馬坦直言不知為何她會愛上他,甚至衝動得想掐愛麗絲。
愛麗絲帶馬坦回來後,馬坦自願住到精神病院內,並告訴愛麗絲除非說服維多的妻子出面作證並讓他受審,否則他的內心無法平復。於是愛麗絲先找馬坦的生母並到小鎮找維多的妻子。原本不願家醜外揚的妻子,終於在顧慮到二兒子魯德西將來要參選國會議員而答應。
馬坦被判刑入獄,但這反而讓他如釋重擔,他在獄中寫信給愛麗絲,終於獄方准許探監了,下次見面時他就可以看見愛麗絲日漸隆起的肚皮。

◎ 劇情分析
一篇故事可以透過不同面貌的敘述方式顯示它的獨特性,甚至使得原本已經老掉牙的故事變得鮮活而明亮起來。「甜蜜愛麗絲」正是一個相當明確而有趣的範例。
近幾年有關少男熟女的相戀情結愈來愈多,並且也逐漸被觀眾接納了,也許這是一個社會脈動的趨勢,但背後的觀念與普世價值觀也是我們必須探索與了解的。感情的世界其實沒有對或錯的分別,兩個眼神交會的同時,其實就已經確定了答案,剩下的也許只是一些主客觀而無法立即解決的元素,直到水到渠成,兩團熾熱的火花便狂亂交織,熱戀於焉展開。
然而世間總是無法脫離相對的因果,正因為猛烈的熾熱,必然也有消退冷卻的時刻,不管原因如何,這種兩極化的結果,是深陷狂戀之中的男女必須有的認知。但這也不能說世間沒有永遠的摯愛,只是如何將原本的熱度技巧地轉移到別的面向是相當重要的。在不同的時期會有不一樣的心境,而人的感觸當然可以停留在最初的起始點,但一樣的「愛」卻得在呈現上作全然不同的詮釋。愛的本質永不褪色,然而卻得在多變中創造另一種氛圍。馬坦在劇中尾場的獨白中已卸下心靈的自責,而他將對愛麗絲的愛轉移到懷中的胎兒即是一個貼切的例子。
馬坦的心路歷程是極其複雜的,他跟生母住了十年,但這個家並未給馬坦踏實的感覺。生母專注在她的美容院卻忽略了對馬坦的愛,她將馬坦送回生父維多家中,是希望馬坦能受更好的教育,但我們要問:為何能讓馬坦受好教育的是維多而不是她?雖然經濟是一個原因,但顯然生母在這個環節上是有許多缺點的。而與她同居的薩伊似乎也是飄忽不定的,沒多久就與她分手了,這多少對馬坦的心理有些影響的。
然而影響馬坦最大的人應該是維多。在小鎮上算得是家大業大的維多,之前就育有三個兒子,馬坦是他婚外情所生的孩子,而他的行事風格是專斷獨行的,對於馬坦的指正總是一絲不苟。馬坦處在這樣的環境中只能一再地沉默退縮,維多雖然供給他唸書,但他的心卻不在此,正如他向繼母坦承可能畢不了業一樣,在心中深處他是一直抗拒這個家的。
維多的強悍作風造就了四個截然不同個性的兒子,大兒子馮斯瓦暴躁而性急,家中的產業在他經營中出現了極大的困境,在眾人指責下,馮斯瓦打了二弟魯德西,並在當夜自己上吊在工廠而身亡。魯德西應該是維多最滿意的兒子,他已經是這個小鎮的鎮長,甚至在未來預備競選國會議員,但他似乎也跟維多一樣,作事獨斷而有條理,但缺乏人情之間的關懷。三兒子班賈曼則完全沒有維多那種剛毅的性格,他是一名同性戀也是戲劇藝術的崇拜者。他在馮斯瓦死後倉皇地到了巴黎,展開他的演員生涯。
這一切其實對馬坦的影響是相當深刻的,在他二十歲生日後,馬坦心中開始有了追索自我的熱忱。他自認無法像魯德西一般的成就;但也不願像馮斯瓦最終的歸宿;於是在班賈曼的鼓舞下,馬坦決定出走,但卻也因此種下悲劇的產生。
在維多的眼中是怎麼看待馬坦?也許是永遠長不大的孩子;也許是一隻永遠飛不出鳥籠的小鳥,因此他強勢的攔阻。如果當時維多採用的是另一種勸慰的方式,那悲劇是否可以避免呢?
馬坦在爭執中將父親推落樓梯下而身亡,於是他將自己放逐在山林之中。這永遠是馬坦的應對方式,因為無法面對的情境,就只能以逃避來對應。當他在西班牙南部海邊渡假而聽到愛麗絲懷孕時,他亦是選擇自我昏迷,這與逃避至山林的方式是如出一轍的。
馬坦其實在心智上是尚未完全成熟的,就有如一位嬰兒般無助,於是馬坦潛意識中便相當渴望「母親」的存在,而當他第一眼見到愛麗絲時便被她深深吸引,這雖然有著男女情慾的沾黏,但更多的緣由其實來自馬坦的「戀母情結」。
馬坦成為走秀的模特兒後,他更想將這份成就與愛麗絲分享,但他卻從未回去找他的生母,因為愛麗絲在他心目中其實兼具了多樣的角色。而愛麗絲與班賈曼「同居」的現象也是相當有趣的。兩人可以同床共枕,但卻不曾有過親密關係,這是現代都會中嶄新的議題。
班賈曼與馬坦的感情是所有兄弟中最親近的,但面對馬坦瞬間爆紅的景況依然令他有些嫉妒,這應該也是人性中的必然,但很快地班賈曼在自己生活中尋回了自己,他終於在一齣舞台劇中擔任一個要角,只是當時人事已非,馬坦和愛麗絲甚至家人卻都無法前往觀賞。
愛麗絲究竟是以何種心態去愛上馬坦?在馬坦責問她時,愛麗絲始終以「母親」的寬容對待兒子,而生母最後嚴厲苛責愛麗絲,其實是因為她在潛意識中發現她的母親地位早已被愛麗絲所取代,受到指責的愛麗絲不願辯白,她唯一能做的就是盡一切力量完成獄中馬坦的託付。
馬坦經過審判,也讓心靈重新開啟,而這是另一種超越,畢竟馬坦要面對的不是只有感情問題,擺在面前的是他的生命大道啊!

更多精彩的電影導讀請上網搜尋「黃英雄部落格」

序號 檔案下載 線上聆聽 下載狀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