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臺北市立圖書館─視障電子圖書館

:::

社群網戰(The Social Network)

社群網戰(The Social Network)(目前無書封)
題名
社群網戰(The Social Network)
出版資訊

臺北市立圖書館啟明分館電影賞析
社群網戰(The Social Network)

講授人:黃英雄 老師
放映日期:2012 / 6 / 9 下午2:00

片長:115 分鐘

美國 / 2010年 / 輔導級

導演: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
演員:傑西.艾森柏格(Jesse Eisenberg)
安德魯.加菲爾德(Andrew Garfield)

得獎:第68屆金球獎 獲最佳影片、最佳導演、
   最佳原創音樂及最佳編劇等四個獎項

◎ 劇情簡介
  馬克.杜克柏格與女友艾瑞卡在夜店喝啤酒,由於兩人話不投機,艾瑞卡決定離開馬克。馬克心中一股怨氣無處宣洩,遂上哈佛大學的網站,並破解程式將各校的美女資料全部公開,並希望由網友票選,看看那位女生最美最辣。
  馬克的行為立刻引來許多人上網,結果擠爆了哈佛的網站,雖然馬克向哈佛的女生道歉,但依然被處罰留校察看。馬克原本與好友愛德華多.薩維林共同設置Face Mash網站,一戰成名後立刻成為名人,然後又經納倫德拉介紹,認識了富家雙胞胎卡梅薩.溫克埃沃斯兄弟。
  溫克埃沃斯出入高級俱樂部,他們也有自己獨特的網站,馬克將他們網站上的一些想法加到自己的網站上,並改名為The Facebook網站。
  馬克的網站不僅在校內大受歡迎,也很快擴展到其他美國大學。而這也引起了溫克埃沃斯兄弟的不滿,不僅向學校控訴馬克侵犯了他們的概念與創意,學校反應並不熱烈,於是溫克埃沃斯兄弟決定訴之法律。
  馬克與愛德華多及其女友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與Napster的創辦人肖恩.帕克見面。帕克建議此刻尚不應接廣告的時刻,甚至臨別時又回頭建議將網站The Facebook的The去掉,另外建議將公司基地搬往加州。
  愛德華多堅持自己的想法,在紐約找公司廣告,但成效不佳,甚至為此與女友吵架而分手,愛德華多於是將公司帳戶刪除。而在英國參加划船賽的溫克埃沃斯兄弟發現Facebook已擴展到英國的大學,這更增添他們向馬克求償的腳步。而愛德華多在Facebook使用人數達到一百萬人次時,被召回總公司簽署文件,他發現他的股份只剩0.03%,就算後加入的肖恩.帕克都比他多更多。
  愛德華多非常生氣,也決定向馬克提出控訴,這些官司最後都是庭外和解,當然都是花錢消災。但Facebook卻慢慢擴充到如今超過五億人的網站,也建立了馬克的「臉書」王國,並讓他擠身在世界富豪排行榜中,雖然哈佛大學最後開除了他,但這似乎更加突顯馬克特立獨行的性格與現代年輕人的特質。

◎ 劇情分析
  「臉書」的發展至今雖然短短幾年,但卻加速了人際之間的距離與界線,這種劃時代的產物,其實不僅代表新富豪的崛起,但更重要的是人際之間必須探索的「新疏離」。
  馬克設立臉書的企圖是因與唸波士頓大學的女友有了爭執,所以刻意將女友的照片與各系所女同學的資料相比較,沒想到侵入並癱瘓哈佛網站的結果,卻使得他瞬間爆紅,這種無心插柳的行徑雖是一番傳奇,但卻提供了另類的人際關係。
  後現代主義倡言人際之間的疏離,而臉書卻提供最快速而便捷的互動通路,而這樣的管道是否能夠修補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或者反而因為更便捷的接觸反而讓人不得不更加防衛自己?從而更加疏離。
  「社」片雖然類似傳記電影,並順理成章地提供臉書公司的崛起與成功,但卻也毫不客氣地揭露人性的卑劣與空虛。換句話說,臉書的成功代表一個時代的現象,但不管外在現象如何變化,人性卻是永遠一成不便的。
  現代的資訊青年有著他們隨時代脈動而來的高傲,在數學的極端運算之中虛擬了許多世界,就好像一名資訊工程師說:我們在做神的工作。不管這句話是否真確,但似乎多少有著幾分的道理。
  個人電腦流行至今,幾乎所有的訊息都來自電腦,同時也由此激盪了更多的訊息與創意,這應該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福報,因為讓我們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一切並擁有一切,這是一場爆炸性的撞擊,在二十多年前的世代想也不曾想像過的。
  馬克也許是這方面的天才,他講話的速度極快,是否也表示他的邏輯思維也是能快速從崩解中迅速重組?馬克的行徑是屬於新生代的族群,看似在資訊時代有著一番建樹,但卻完全屬於新人類的品種,他們的一舉一動,似乎都足以將世界搞得天翻地覆。
  臉書的互動使得更多的好友成為一個家族而往來更加密切,但這似乎也只是屬於表相的呈現,有人會在臉書上完全將私密公開否?答案應該是否定的,更正確地說,正因為臉書瞬間的透明性,使得許多人產生更多的警覺,從而用更多的偽裝放置其上,如果這是臉書的真正功能,會不會讓我們更能認清臉書只是承載了更多防禦性的謊言?這是我們必須深入討論的。
  當然臉書也有其重要的商業價值,這也是為何創辦人身價節節昇高的原因,但也由此勾勒出人性的貪婪與卑劣。馬克面對的二個官司都是近身好友,但為何最後會翻臉而對簿公堂,總不外乎利益關係,雖然馬克從一開始就不是為了錢而設立臉書,但任何成功的景況卻永遠與金錢利益脫離不了關係。
  馬克很快成為世界名人,但「社」片卻從另一個角度來詮釋馬克的孤寂。你是否也像馬克在片尾中將前女友加入好友群?這是一個直指人心的行徑,馬克在擁有龐大的產業後,心靈反而陷入更孤寂的氛圍,這也是本文中極力強調的,因為「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一切的有為法,最終還是必須回歸自心的詮釋。
  馬克與好友一一翻臉而分手,這當然有其緣由,但說穿了不都是人心的浮動?其實這也難怪,因為面對如此龐大的商機,幾乎很少有人不動心的。但馬克在影片中的表現是值得稱許的,因為他從頭至尾的出發點,都不曾放在錢的計較中,在設立臉書後,便一直細心體貼地經營它,或許這裡面有太多摻雜了前女友艾瑞卡的記憶吧?
  「社群網戰」是改編自2009年的暢銷書-Facebook:性愛與金錢、天才與背叛交織的祕辛一書,但導演似乎不受原著班.梅立克的影響,以倒敘交叉並重置懸疑調性,企圖改變原著的型態,以這種快節奏的方式延展了另類的戲劇效果,在全面加速的節奏中,導演大衛.芬奇提供了全新的面向,「快」帶來的訊息呼應了臉書真正的質感與價值觀,而催逼而來的資訊大浪,似乎在世界掀起了另一波的巨浪。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臉書之後必然會有更新更大的巨浪將影響我們這個世界,這應該是一種無法阻止的趨勢,你不得不接納它,或者你將因排斥而被世代所淘汰,這是現代人必須重新注目的問題。
  以電影而言,法國片「我和我的小鬼們」也曾經以相同的快節奏調性在國際影展中發光發熱,「社群網戰」也以同樣的調性企圖呈現一種新的氣象與風貌,或許這也是未來電影的新趨勢,就猶如電腦ㄧ樣的便捷,精簡時間是一種重要的共識,所有的一切在螢幕上展現時不必再加以說明便全部已了然於胸,這絕對是未來的一種新型態。
  「社群網戰」轉戰世界各地的影展,收穫頗豐,尤其配樂與改編劇本獎的得獎數最多,在原本爭議性極多的原著中編劇注入了一股新的情趣,也給了馬克這個角色另一股生命力量,而本片的賣座也算是相當成功,全球超過二億美元的收入,算得上是一部成功的作品。

更多精彩的電影導讀請上網搜尋「黃英雄電影部落」


撰稿:黃英雄 老師

序號 檔案下載 線上聆聽 下載狀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