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臺北市立圖書館─視障電子圖書館

:::

馬勒:獻給妻子的柔版(Mahler On The

馬勒:獻給妻子的柔版(Mahler On The(目前無書封)
題名
馬勒:獻給妻子的柔版(Mahler On The
出版資訊

第六屆「KEEP WALKING 夢想資助計畫」
臺北市立圖書館啟明分館
用「心」看電影 - 為視障朋友重塑電影
馬勒:獻給妻子的柔版(Mahler On The Couch)

※影片公播版由王碧珠小姐提供

講授人:黃英雄 老師
放映日期:2016 / 5 / 14 上午 9:00

片長:102 分鐘

德國、奧地利 / 2010年 / 輔導級

導演:柏西.艾頓(Percy Adiou)
主演:約翰斯.西柏史奈德(Jihnnes Silberschneider)
   芭芭拉.羅曼娜(Barbara Romaner)

禮讚:2011奧地利電影獎最佳女主角


◎ 劇情簡介
  一九一0年,馬勒發現一名相當有才氣的建築師格羅佩斯寫給他妻子的情書,馬勒知道小他十九歲的妻子愛爾瑪出軌了。身心俱疲的馬勒只好坐火車到達荷蘭的因斯布魯克找到住在旅館內的著名心理學家佛洛伊德。
  兩個人在街上走了四個小時,最後回到旅館佛洛伊德的躺椅上,慢慢說出了他與妻子之間的關係。
  愛爾瑪其實也是一位音樂作曲家,當時她二十二歲,圍繞在她身邊的名人不少,大畫家克林姆以及伯格劇院總監布克哈都不時圍繞在她身,但她最心儀的人卻是齊姆林斯基。
  第一次遇見馬勒時,愛爾瑪對這位四十一歲的「音樂暴君」其實並無多大的感觸,但只要看見他在台上指揮的姿態,立刻會感覺馬勒簡直就是神。
  馬勒登門拜訪,展開猛烈的攻勢,愛爾瑪似乎受了極大的感動,遂答應了他的求婚。但婚後馬勒不希望愛爾瑪繼續作音樂創作,因為他需要的是一個妻子一個家庭,最多只能為他謄稿。
  被壓抑創作的愛爾瑪情緒雖受到影響,但依然為馬勒生了兩個孩子,大女兒普琪在五歲時染上白喉病亡,這場驟變也使得兩人的感情起了極大的變化。
  因為馬勒幾乎把精力放置在指揮與作曲上,逐漸疏忽了床第之間的和諧。而此時愛爾瑪認識了年青英俊的建築師格羅佩斯,兩人立時沉醉在性愛的交融之中。而格羅佩斯甚至登門造訪,直言希望馬勒能放棄愛爾瑪,因為只有他們兩人是相配的。馬勒遭受莫大的打擊,雖然他把決定權交給愛爾瑪,但愛爾瑪卻選擇留下,因為她需要馬勒這個家;但同時她也不放棄與格羅佩斯的性愛。
  透過佛洛伊德的心理診治,馬勒在躺椅上說出了他的心靈困境,馬勒在日後第八交響曲中不斷透發出他對愛爾瑪的壓抑與忽略;相較於兩人相戀時所創作的第五號交響曲是截然不同的。
  馬勒逐漸走出心靈上的困境,在第五號交響曲中指名獻給愛妻愛爾瑪;甚至在未完成的第十號交響曲最後一頁手稿上,寫下「愛爾瑪,為妳而生,為妳而死!」

◎ 劇情分析
  馬勒出生於一八六0年七月七日,逝世於一九一一年五月十八日,是奧地利作曲家、指揮家,他是十九世紀德奧傳統音樂與二十世紀早期現代音樂的連接者,馬勒之後,十二音與無調性音樂的先鋒理念也慢慢興起,傳統調性音樂也終於走向終結。
  小時候看過一部影片「魂斷威尼斯」裡面的音樂深深吸引了我,那時候拼命找但不知音樂出自何處,只有在一次「莒光號」火車中聽到,但卻找不到隨車小姐詢問,後來才知道這是馬勒第五號交響曲的第一樂章以及第四樂章,而馬勒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也最常被詮釋的,正是馬勒獻給妻子愛爾瑪的這第五號交響曲。
  馬勒素有「音樂暴君」之稱,而他的大男人主義也是為人津津樂道。事實上他的出生在波西米亞(現在的捷克),而且他具有猶太人血統,這也是他雖然在樂壇上有其獨到的指揮與音樂魅力,但因為猶太人的關係,曾經在二戰期間全面禁演。他的作品如下:第一號交響曲「巨人」/「泰坦」(1884〜1888),第二號交響曲「復活」(1887〜1897),第三號交響曲(1893〜1896),第四號交響曲(1899〜1901),第五號交響曲(1901〜1902),第六號交響曲(1903〜1905),第七號交響曲(1904〜1906),第八號交響曲「千人交響曲」(1906〜1907),大地之歌(1907〜1909),第九號交響曲(1909〜1910),第十號交響曲未完成,其他尚有許多聲樂作品。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因指揮家伯恩斯坦的推廣,馬勒的作品才再度受到重視,其音樂的天賦與價值也才漸漸受到世人的注目。
  馬勒畢業於維也納音樂學院,他在歐洲許多歌劇院中擔任過指揮,一八九七年開始擔任維也納宮廷歌劇院(現在稱為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總監。馬勒也在此時從猶太教轉信天主教,但依然受到許多排斥,所幸他以自己的才華在音樂史上佔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值得一提的是,第八號交響曲因在二、三、四、八部中加入了人聲,除了八位獨唱家之外,加上兩個混聲四部合唱,首演時樂手多達一千人以上,因而得到「千人交響曲」的別稱。馬勒的作品都在首演之後有許多爭論,而在最後才獲得肯定,只有第八號交響曲在首演之後立刻獲得非凡的讚譽。
  這樣一名偉大的音樂家,當他把精力全部投注在音樂創作時,自然就無法兼顧他的嬌妻,更重要的是他在結婚後,也限制了愛爾瑪的創作,因為他希望妻子只要照顧好家庭與孩子並服侍他即可。
  馬勒忽略了音樂無法取代男女情慾的和諧,男女或夫妻的平衡互動,除了情感之外,其實是需要情慾的滋潤的,何況兩人的年齡相差二十歲,當馬勒五十一歲時,愛爾瑪正是三十二歲慾望最高漲的年齡。雖然這也並非是愛爾瑪出軌的真正原因,但她沉溺在慾望之中卻是不爭的事實。
  反觀馬勒年輕時,不也是有過慾望高漲的時期,他幾乎與每一個劇團的女高音都有過感情的糾葛。雖然他當時並無婚約,但他沉溺在性慾之中卻也是不爭的事實。有時我們必須承認「性慾」與「創作」是成正比的,因為若缺乏人生中最激盪的影響與啟發,創作力量似乎就可能失去了動能。
  但也有另類的看法,那就是在揚棄所有的慾望衝突之後,反而更能專注在創作之中。歷史上司馬遷接受「宮刑」後,反而寫出了後世著名的「史記」。
  人只要存活在世上,從懂事開始便會落入在六塵中,在色聲香味觸法中不斷地接受試煉。譬如眼識看見色塵,便開始分辨善惡,然後一定揚善去惡,既有了選擇就一定有了貪愛,有了貪愛便有了執著,有了執著便有了無明,有了無明便會不斷輪迴生死。
  以現在的觀點來看,馬勒只長愛爾瑪十九歲,其實並不是重要的關鍵。夫妻倆年齡超過二十歲,而生活幸福的人大有人在,重要的是,愛爾瑪的天賦之門被封閉了,她不再作曲,不再與其他藝術家有著互動,於是她必須在自己的生命中尋求另外一個出口,而這個出口就是「性慾」。而這份令她銷魂的互動,卻是馬勒現在無法給她的。
  影片中也不時以「後設」手法穿插其中,譬如馬勒的妹妹尤絲蒂妮面對鏡頭,直接對觀眾講出心中的話,然後再度融入戲劇情節中,就好像她是專程接受電視訪問似的,她詳敘了家庭中眾多兄妹之中的排行,這也間接地呈現了戲劇呈現的拓染能力,在真實與虛幻中取得了一種和諧與共鳴。
  這部電影是由德國與奧地利合作拍攝,是為了紀念馬勒逝世100周年的電影,維也納國家劇院也提供場地,作了全力的配合,而佛洛依德的出現也是一項創意,透過兩位大師與大師的對話,勢必成為千古美談。而這也透發了一項訊息,原來所有的人在生命歷程中,都必須面對應該有的試煉,沒有人的生命是永遠平順無波的,端看你如何去面對接踵而來的人生議題。
  「馬」片是一部傳記電影,但卻踏實地放置了許多的人生訊息,是值得一再品味的影片。

更多精彩的導讀分析請上網搜尋「黃英雄電影部落」


撰稿:黃英雄 老師

序號 檔案下載 線上聆聽 下載狀態
回頁首